第三十八章 一箭成名(一)(1 / 2)

呂布,這個名字,對於張放來說,當然不算陌生,即便是在幽州的時候,張放對於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傳言中為了一匹赤兔馬,呂布便背叛了他的恩主丁原,並將丁原殺死之後,領著並州軍都投到了董卓的麾下。

對於這樣的傳言,張放之前不曾信過,畢竟對於這種事情,一方麵是提拔自己的恩人,另一邊不過是一匹馬,兩下來比較,孰輕孰重,不言而喻。所以張放倒也有些好奇,被如此傳言的人物是何種樣人,是不是真的就如傳言那般的不堪。

不過現在,張放從眼前這人的眼神中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呢?

這是一雙充滿了野性和**的眼睛,這也是一雙俾睨天下的眼睛。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野性,讓他有著狼行天下的性格。

而正是因為他的**,在董卓和丁原兩者之間,他選擇了和他一樣有著野心的董卓,而不是對他多加管束和教導的丁原。

當然,作為董卓來說,他選擇了呂布當然更是看中了呂布的武力以及他在並州軍中的威望。

自然,能夠被董卓瞧得上人物其武藝定然是非凡的,而呂布有這種俾睨天下的眼神,倒也不足為奇了。

麵對這俾睨天下的人物,此時的張放倒是痛快的答道,“還請呂將軍手下留情!”

不管呂布是因為什麼理由,來找他的麻煩,張放都很是痛快的應承了下來。

這無關乎什麼顏麵,而是此時張放本身的武者脾性,讓他不願意逃避。

麵對強者,若是不能夠勇敢的去麵對,去挑戰自己內心中的那種恐懼,而讓這種恐懼轉變成前進向上的力量,這樣的武藝練來何用?

張放答應的自是痛快無比,卻是讓此時大殿上的諸多人吃驚不小。

想當初丁原的兵力遠不及董卓強壯,不過憑著呂布的一杆方天畫戟,便能夠和董卓在洛陽城中平分秋色,由此可見呂布之強。

而今張放的這種表現,在眾人眼中,完全就像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完全不知道這世道上的深淺,不過剛剛從幽州這偏遠之地冒出些頭來,此時便行將夭折了。

眼看著張放應下了呂布的對戰之約,一時間大殿之上的氣氛為之一凝。而之前正在討論的皇陵之物的接納與保管,以及皇陵的修複諸多事情到此時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氣氛了。

至於關於幽州來使的賞格以及劉虞的問安之舉,此時也多有不合之舉。畢竟要是張放在接下來的對陣之中被呂布“誤傷”,一切當然也就用不著說了。

有見於此,董卓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朝議的意思,起身便走。落在其身後皇位上的少年天子也是落寞的轉身回了**。

而朝臣們也是散班離開。

一時間,大殿上僅剩數人。

除了張放和田疇之外,也就隻有劉和,以及方才開言的楊彪大人。

此時見眾人都已經走了,田疇自是為張放介紹大公子劉和,而劉和走到近前,對著張放便是一副惋惜樣,“張放,你怎麼能夠答應了,真是壞了大事啊!不僅如此,你的性命也將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