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曹吉利(1 / 1)

話分兩頭。

且說皇甫嵩和朱儁都乃當世良將,張梁、張寶絕非敵手。

雙方交鋒幾場,張梁、張寶皆敗,於是選擇退守長社再做打算。

這邊皇甫嵩找到朱儁商議道:“我去打探敵營,見張梁、張寶二賊依草結營,我等隻需火攻,定燒他個片甲不留。”

“此計甚妙!”朱儁大喜。

隨後二人商量具體細節,夜間便付諸行動。

到了夜間,皇甫嵩、朱儁帶兵每人一把幹草,暗地埋伏。

後半夜,大風忽起。

皇甫嵩、朱儁命令軍士一起放火突襲。

賊營這邊瞬間火焰張天,馬不及鞍、人不及甲,混亂不堪。

一直殺到天明,張梁、張寶才帶領殘軍突圍而走。

二人剛想能死裏逃生鬆口氣,卻又遇到一彪人馬。對方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

隻見領頭的一位將軍,那人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焦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老板這一米六幾的身高被那哥仨碾壓了啊!)

曹操之父乃曹嵩,本來複姓夏侯。後來過繼給了一個很有名望,而且封侯的太監曹騰,所以就改了姓。

曹嵩生曹操,小名吉利,小字阿瞞。

曹操年幼之時頗為紈絝。喜歡歌舞美人,愛好騎馬狩獵。

但曹操不似尋常紈絝,其擅有機謀多變。

曹操有個叔叔,見侄兒整天遊蕩無度,很是氣憤。

所以對其多有訓斥,又常去兄長那裏言說其過。

為此,曹操常被父親責備打罵。

有一日,曹操見叔父來此,急忙假裝摔倒,口吐白沫,渾身抽搐。

叔父見之大驚!自知無策,急去尋兄長告知。

曹嵩聽罷亦驚,速來探望。

誰料見到曹操卻無任何異樣。

“你叔父言你剛剛中風了,怎好的如此之快?”曹嵩問道。

“孩兒何時患過此病?定是叔父平時就不喜我,故意妄言於我!”曹操回道。

叔父聽罷,被氣的七竅生煙,卻也無話可駁。

從此叔父再言曹操不是,曹嵩皆不相信。

曹操也更加恣意放蕩,再無約束。

見曹操如此,多有人議論此子定無大誌!

但梁國人橋玄和南陽人何顒卻認為他不平凡。

橋玄對曹操說:“如今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安定天下之英雄,豈無君乎?”

何顒評價曹操說:“漢室恐不久將亡,能安定天下者,必此人也。”(曹老板心想,看人真準!)

南陽人許劭以知人著稱,曹操聽說後,專門前去拜會,讓他給自己知評。

一開始許劭並不願說,怎奈曹操不依不饒,於是評價曹操說:“汝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操聽後不怒,反而大喜,心想:“吾果非池中之物,定能成就一番霸業!”於是不再尋歡作樂,開始打算建功立業。(咱就是說,論鼓勵式教育的重要性!)

年二十,走孝廉舉薦製度,為郎官,封為洛陽北部尉。(要不說有家底好辦事呢!劉備那邊東奔西跑小三十了,才找到張飛這個財主資助,拉了個小隊伍,還處處碰壁。曹操這邊想當官就當官,才二十就被安排上了洛陽北部尉。)

曹操上任之後倒也勵精圖治,對當地治安進行了一番治理。

為了立威,還打死了一位當權大太監的叔叔。雖然為此得罪了不少權貴,但也樹立了威信,有了不小的名頭。

但畢竟年輕,得罪的權貴多了,難免會被使絆子。

後來被幾位大臣上書朝廷,明升暗降,派到頓丘當了個縣令。

此時黃巾起義,家人又給“運作”一番,調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就是官家子弟帶兵來鍍鍍金,撈點軍功。)

曹操帶兵對張梁、張寶這一雙“難兄難弟”大殺一通,斬敵過萬,奪得極多金鼓、馬匹。

張梁、張寶拚死反抗,才得突圍而去。

之後曹操先領兵去與皇甫嵩,朱儁彙合報到。

得到批準後,又掉頭追擊張梁、張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