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翼德又發飆(1 / 2)

話說劉備三人此時異常鬱悶。

從帶領五百鄉勇參戰起,先斬程遠誌平幽州叛亂,後援兵救青州於水火;再救董卓、滅張寶、平宛城,直至平息黃巾之亂。

一路上皆為先鋒,殺敵無數。

單論戰績,比之三路領兵將軍也毫不遜色。

結果被晾到一邊無人問津。弟兄三人心裏皆是一片冰涼!

“皆是一群白眼兒狼,咱們兄弟拚死拚活浴血奮戰,軍功都被別人占去,我心中實在不爽!”張飛忍不住抱怨,這幾天心裏憋了一肚子火。

“三弟休要胡言,盧中郎與朱將軍皆已為我等表功。隻是宦官當道,皇帝被蒙蔽,故不知我等功績。”關羽見張飛又發牢騷,趕緊勸說幾句,怕三弟再搞出什麼亂子來。

劉備心裏也很不爽,但他和盧老師一個性格,不願對宦官阿諛奉承送禮行賄。

所以去找盧中郎說情,也是無濟於事。(開玩笑,他盧老師不就是因為不給太監送禮,才被擼了一次麼!)

找朱儁也行不通。人家已經把他們所有功績都如實上報,隻是被押到宦官手裏,暫時他也無能為力。

正思考間,看到當朝郎中張鈞坐車路過。

張郎中乃是皇帝近臣,為人正派,品德俱佳,又是個能給皇帝說上話的人,絕對能幫上忙。

機不可失,劉備趕緊上前攔車見禮。

報明身份後,將自己的一路戰績皆講於張鈞。

張鈞聽罷,大吃一驚!

如此功績反倒默默無聞,如此人才竟被埋沒在此!宦官之禍,已到此種程度,國之危矣!

於是不敢耽擱,趕緊入朝麵見皇帝:“陛下,昔日黃巾逆賊造反,皆是因為十常侍賣官鬻爵所至。其非親不用,非仇不誅,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現今應先斬十常侍,懸首南郊,再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才能保我大漢江山四海清平啊!”

張鈞沒有盲目給劉備表功,以免適得其反。而是建議皇帝重賞有功者,再誅殺宦官以絕後患。

可是張郎中還是低估了十常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此時“十常侍”就在皇帝身旁,聽罷張鈞所言,便跪地反告張鈞道:“張鈞胡言亂語,對陛下不尊,望陛下重責!”

皇帝聽從宦官所言,命人將張鈞亂棍逐出。(十常侍裏還有皇帝的幹爹呢,能隨便殺嗎?)

不過此事讓十常侍也有了警惕。

幾位大宦官一合計,肯定是有人立了功沒能得封,生出許多怨言。

這裏麵定不乏有官宦家族子弟。今天張鈞來言說他們不是,明天再有其他大臣前來,恐難對皇帝交代。

於是讓人把那些沒受功封賞的都暫行安排,記住他們的名字,以後再慢慢清算。

因此劉備才得封了一個縣尉,地方被分到了定州中山府安喜縣。

雖然官職不大,但總算走上仕途,以後見機行事即可。

既然做了安喜縣尉,就不能帶兵赴任了。

劉備將手下軍兵散回鄉裏,隻帶了二十親衛前去上任。

劉備到任後,給百姓用心辦事,並且從不收受賄賂,更不搜刮民脂民膏。

百姓們哪見過如此好官,對劉備感激涕零讚不絕口。

其間,劉備與關羽、張飛兄弟三人吃飯同桌,睡覺同床,情同手足。

若在人多的地方辦案,關、張二人便侍立在劉備兩旁,終日不倦,毫無怨言。

劉備當縣尉還未足四個月,朝廷便下令,凡是因有軍功而被封官職的,皆要被淘汰罷職。

不過並未點出具體姓名。(搞東搞西搞什麼?劉老板心態要被搞崩了有木有!)

隨後上級都郵巡查到安喜縣,劉備出城迎接,見到都郵後恭敬行禮。

都郵坐於馬上,根本不予理會。隻是用馬鞭微指劉備說了句:“汝乃劉備乎!”便騎馬離去。(你 就是“劉備”啊!)

都郵態度極其傲慢,比起董卓那廝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不是劉備眼神製止,關羽、張飛倆兄弟非要將其“大卸八塊”不可。

來到官家驛站,都郵高坐南麵,劉備在下手侍立。

良久之後,都郵見“下馬威”已立,便開口問道:“劉縣尉是何出身啊?”(我去,和董卓那貨一個路子。)

劉備心中無數“厭惡”念頭閃過,但麵上並無表露。

恭敬回道:“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從涿郡開始剿伐黃巾賊寇,大小三十餘戰,斬敵將數人,殺賊無數,頗有微功,故才當上如今縣尉之職。”

都郵聽罷大聲喝道:“汝敢詐稱為皇親國戚?還虛報軍功!現在朝廷下詔,正是要淘汰你這種濫官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