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車駕行走不過數裏,忽然見到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眾人馬到來。
百官大驚失色,少帝亦是大驚,渾身顫栗不敢言語。
袁紹驟馬上前,大聲問道:“汝乃何人?”
繡旗影裏,突然閃出一騎,披甲仗劍,厲聲嚇道:“天子何在?”
袁紹正思如何答話,不料陳留王勒馬上前,怒叱道:“來者何人?”
“吾乃西涼刺史董卓也。”
“刺史董卓,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陳留王繼續問道。
“吾特來保駕。”董卓答道。
“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參拜?”陳留王訓斥道。
董卓聽後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路左側。
陳留王見董卓並無違逆之心,便轉換態度,用好話以作安慰。從始至終,並無任何失言之處。
董卓見陳留王年幼於皇帝,卻比皇帝有膽識、識大體,便在心中生出廢舊立新之意。
一行人馬當日便護送少帝回到宮中,見到何太後,又是痛哭一場。(娘幾個哪受過這種委屈!)
事後檢點宮中物件,不料卻遺失了傳國玉璽。
按規矩,外兵不得詔,不得入京師重地。
董卓便屯兵城外,每日卻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令百姓們惶惶不安!
不過幾日,董卓更加放肆,出入宮廷,肆無忌憚。
後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言說董卓如此行為,必有異心,須速速除之。
袁紹回道:“朝廷剛經一場大變,現未穩定,不可輕舉妄動。”
鮑信無奈,又去尋找司徒王允,亦言其事。
王允與袁紹一般見地,覺得現階段不宜大動幹戈,於是回道:“且容吾等商議。”
鮑信見無人理睬自己,於是帶著本部人馬離開京師,回到家鄉泰山,靜觀其變。
董卓招攬聚集了何進、何苗手下兵馬,逐漸掌控了京師局麵。
這日,董卓私下招來女婿李儒說道:“吾欲廢除劉辯帝位,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如何?”
李儒回道:“現今朝廷之中無人做主,可速行此事,遲則有變。來日可在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之事。若有敢不從者,立刻推出斬之,大事可成。”
董卓聽後大喜,依計而行。
次日在溫明園大排筵會,遍請各路公卿。
諸位公卿大臣皆懼董卓威勢,無敢不到。
董卓待百官到齊,才緩緩來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
酒過三巡,董卓令停酒止樂,厲聲說道:“吾有一言要說,眾官靜聽!”(哎,若翼德在此,肯定一巴掌扇過去,“讓你裝!”)
眾官不敢喧嘩,皆側耳靜聽。
董卓暗自點頭,說道:“天子乃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皇帝懦弱膽小,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吾欲廢除帝位,立陳留王繼承大統,諸位大臣意下如何?”
諸官聽罷,皆不敢出聲言語。
忽有一人推案而出,立於筵席之前,大呼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此大語?今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登帝位,並無過失,怎得隨意廢立!汝欲為篡逆之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