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平原縣令劉備,此時正與兩位兄弟在縣衙內商議。
“兄長,曹操廣發檄文討伐董卓,各路人馬紛紛相應,吾等何去何從,還請兄長定奪。”關羽說道。
劉備沉思片刻,說道:“董卓專權豪橫,弑君罔上,其惡行竟遠超那‘十常侍’。我乃漢室宗親,當盡綿薄之力,上扶漢室,下安黎民。”
“那咱們立刻領兵殺將過去,吾在此處早就憋出鳥來了。”見大哥表態,張飛興奮說道。
“三弟休要胡言,那檄文隻是送往各路州郡,我今隻是一縣令,何來資格與諸路英雄同往討賊?”劉備無奈說道。
“若有人再敢瞧不起我大哥,縱有千軍萬馬,我非持丈八蛇矛取其首級不可。”被勾起前事,張飛氣憤說道。
劉備聽後,頗受感動。
“既如此,倒不如投靠一路兵馬,待建功之後,可再作打算。”關羽不理張飛耍橫,插話說道。
“二弟此言有理,我已命人察探清楚,北平太守公孫瓚,近日將路過平原縣。此人乃我舊時同窗好友,之前便因他表功相助,我才有這平原縣令一職。吾等可去與之相會。”
三人既已商定,便在平原縣等公孫瓚而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
正行路間,突然望見前方桑樹叢中打出一麵黃旗,有數騎迎麵而來。
走近一看,來者不是旁人,竟是好友劉玄德,公孫瓚大喜!
二人見禮已罷,公孫瓚問道:“賢弟怎會在此?”
“昔日蒙兄表我平賊有功,故朝廷封我為此處平原縣令。今聽聞兄長領大軍路過此處,特來相邀,就請兄長隨我入城休整一番,再行上路不遲。”玄德回道。
公孫瓚正要答話,卻見劉備身後跟有二人,皆虎背熊腰,氣度不凡,竟與自己不相上下,於是問道:“此乃何人也?”
“此乃我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劉備介紹道。
“可是與你同破黃巾賊人的那二位猛將?”公孫瓚驚訝問道。
“正是,我能有今日功勞,皆因二位賢弟鼎力相助。”劉備回道。
既然是好友的結義兄弟,又與自己一般威猛,公孫瓚頓時生出愛才之心,便問道:“不知這二位賢弟,現居何職?”(善意的!)
玄德歎息一聲,黯然回道:“二人皆無官職,雲長為我手下馬弓手,翼德為我手下步弓手。”
公孫瓚也歎息一聲,深知這其中道理。劉備頂著漢室宗親的名頭,得戰功無數,幾番表功才隻得了區區一縣令,何況二位白身之人。
於是對玄德勸說道:“如此可謂埋沒了二位英雄!今董卓作亂京師,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攜二位與我一同討賊,力扶漢室,如何?”
“備願聽兄長調遣,同往討賊。”劉備恭敬應道。
“如此甚好!”公孫瓚突然得了猛將相助,心中也是意外高興。
“當時若容我殺了董卓那狗賊,哪有今日之事!”張飛自在那裏小聲嘀咕。
“事已至此,何必多言!快快隨我回去收拾。”關羽見張飛又要抱怨,怕三弟言失有誤,便將其叫走,隨自己回縣衙安排交接相應事物。
如此,劉備帶領關羽、張飛以及數十騎親衛加入公孫瓚隊伍。
不是他不想多帶兵馬,而是此次與以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