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陶謙再讓徐州(1 / 1)

原來呂布自遭遇李傕、郭汜之亂後,拋棄一家老小,領百餘騎逃出武關,去往南陽投奔袁術。袁術覺得呂布反複無常,拒不接納。

呂布無奈,又去冀州投奔袁紹,袁紹欣然接納,又與呂布一起在常山大敗了張燕。

此後呂布自恃功高,傲慢對待袁紹手下將士。袁紹得知後,欲殺之。

呂布得到消息連夜奔逃,又去投靠上黨太守張楊,張楊惜呂布之才,將其接納。

當時,龐舒在長安城中,趁亂私藏了呂布妻小,又尋得機會將其送還呂布。

後來此事敗露,李傕、郭汜斬了龐舒,又修書一封命張楊暗殺呂布。

因此呂布再次逃去投奔陳留太守張邈。恰好遇到張邈之弟張超,將陳宮引薦張邈,陳宮乘機對張邈獻策說:“今天下分崩離析,群雄並起,各據一方。君有千裏之眾,反而受製於曹操,實為可惜!今曹操親領大軍東征徐州,兗州空虛;而呂布乃當世勇將,若與之共取兗州,霸業可圖也!”

張邈聽後心動不已!一番思想較量後,聽從陳宮所言,命呂布與陳宮領兵突襲兗州。

如此,兗州被輕鬆擊破,呂布、陳宮又領兵占據了濮陽。隻有鄄城、東阿、範縣三處,被荀彧、程昱設計死守才得以保全,其餘郡縣皆被呂布、陳宮所破。

曹仁多次發兵反攻,皆不能勝,特此告急。

曹操聽聞報來消息大驚說道:“兗州有失,使吾無家可歸矣,定要回軍將其奪回。”

郭嘉說道:“主公正好賣個人情給那劉備,退軍回去收複兗州。”

曹操點頭同意,立即答書一封送與劉備,當日便拔寨退兵。

且說信使回到徐州,入城見了陶謙,呈上書劄,言說曹兵已退。

陶謙聽後大喜,急忙差人又請了孔融、田楷、雲長、子龍等前來城中大會。

眾人飲宴已畢,陶謙親手扶劉備於上座,轉身拱手對眾人說道:“老夫已經年邁,膝下兒子不能成才,不堪國家之重任。劉公乃帝室宗親,德高望重,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閑養病,善莫大焉!”

劉備急忙起身說道:“孔文舉令備來救徐州,是為大義也!今怎可無端據為己有,天下將以備為無義之人矣!”

糜竺再勸道:“劉公此言差矣!今漢室衰微,亂臣當道,群賊四起;上報國家,下救黎民,樹立功業,正待此時。徐州素來殷富,戶口百萬,劉使君領此,不可再辭。”

劉備搖頭道:“此事玄德絕不敢應命!”

陳登也出言勸道:“陶府君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不能視事,明公再勿推辭!”

劉備再推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近在壽春,如若不然可以將徐州讓之?”

孔融急忙說道:“袁公路塚中枯骨,德行敗壞,何足掛齒!今日之事,天與不取,悔不可追。”(這讓的,哥都眼饞了……)

劉備堅持不肯受取。

陶謙見劉備執意不受,泣聲說道:“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關羽也出身勸道:“既承陶公如此真心相讓,兄長且權領州事!”

張飛在那裏早就憋的兩眼通紅,見二哥說話,終於也敢出聲喊道:“又不是我強要他的州郡,人家好意相讓,哥哥何必苦苦推辭,就領了這徐州牧又能如何?”

劉備瞪了一眼張飛,張飛把頭一縮,躲到二哥身後,權當啥也沒看見。

陶謙再三相讓,劉備隻是不受。

陶謙請求說道:“若玄德必不肯受,此間相近有一城邑,名曰小沛,足可屯軍,請玄德暫時駐軍此城,以保徐州,如何?”

眾人再勸玄德暫留小沛,以保徐州一方百姓安寧,玄德這才勉強從之。

陶謙勞軍已畢。趙雲雖有不舍,但知劉備品德,定然要還軍公孫瓚,遂領兵辭去。分別之時,劉備亦是揮淚送別。

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

劉備帶著倆兄弟引本部人馬來到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PS:特別鳴謝:圖書館的“趙女俠”,給與的“白話”翻譯支持!“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笑看紅塵人不老。啦啦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