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識(1 / 1)

天光剛亮,小道士泠醜便已早早起身。他顛著竹簍一晃一晃的來到山角下,額頭低垂,看起來很是沒精打采。小道士泠醜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為他其貌不揚。反之,小道士麵目清秀,雖目測僅11,12歲光景,但墨染般的濃眉及丹朱般的薄唇在白皙皮膚的映襯下已顯得略有些陰柔之美。

泠醜自己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準確年歲。他隻知道他無父無母,還在繈褓中便被鶴鳴山上的典造撿到(俗稱夥房總管)。典造見他瘦瘦弱弱,幾乎哭不出聲息,十分可憐,便帶回道觀裏。反正,廚房吃食眾多,也不在乎多一口吃食。

泠醜乃是醜時撿到,小小的胳膊上綁著一條紅繩,紅繩上拴著一塊精致油潤的白玉,單字刻了一個泠字。又因那個時候,周邊常有小孩夭折,都傳說小孩子起難聽的名字才不會被牛頭馬麵帶走,典造便給他起名泠醜。

典造在的時候,待泠醜是極好的。下工後總會私藏一些吃食帶給泠醜。泠醜雖然還很小,並不能言,可是,隻要見到典造,便咧開小嘴,伸出瘦瘦弱弱的小手,撲騰著,想要抱抱。可好景不長,典造陪伴了泠醜8年光景便急病走了,還未來得及留下隻言片語。

小泠醜很是傷心,可是夥房其他雜事並不給他傷心的機會,便讓小小年紀的他負責廚房的撿柴,砍柴事宜。本就瘦弱的他,起初根本就拿不起斧頭,可想而知,柴火也自是沒有。雜事就罰他不許吃飯。小小的他便是更瘦弱了,幾乎把前些年典造的偏心留私都補了去。

隻有他,不一樣。 他是無為子道長的內門大弟子。因其天賦異稟,英姿颯爽,為人溫和謙遜,受到眾多師兄弟尊稱一聲大師兄,幾乎忘記他本名。如果從小泠醜被撿到之日算作生辰,大師兄,洌陽,便大他三歲左右。

偶然間,小泠醜在後山砍柴。笨拙的雙手,握起沉重的斧頭,慢慢抬起,落下,柴火幾乎未有所動。越到後麵,雙手幾乎脫力,眼見著就要砸中腳踝。這一斧子掉下來,右腿肯定不保,小泠醜被嚇得幾不能動,小臉發白。說時遲,那時快,突然眼前一花,有人影閃過,堪堪握住掉落的鐵斧。小泠醜,再情難自禁,哇的一聲哭出來。洌陽,本想責怪這不知道哪裏來的小道士,盡這般不小心。抬眼看,這小臉瘦削地幾乎隻剩下一雙毛茸茸的大眼睛,即時已經噙滿了淚水。終是不忍,抬手安撫性的摸了摸矮他一個頭的小泠醜。自那以後,大師兄便常在課業結束後來看小泠醜。有時,會過來教習小泠醜一兩卷課業。有時,會拿自己雕磨的木劍給小泠醜耍,順便指點一二。小泠醜也慢慢長大,盡管免不了雜事嫉妒的眼光及越來越多的活計。但後山總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他怯怯地渴求,大師兄帶來的每一個物件,每一刻時光。他感覺,自從典造走後,第一次在陰冷、密閉的小黑屋中,透出一縷耀眼的陽光。沒錯,他就是這麼感覺。大師兄,便是他人生的第二縷陽光,正如他的名字那樣,洌陽洌陽。不像典造那般,潤物細無聲的柔和,而是那樣的真真切切的烈日,投射進來,竟有些發燙和刺眼。他汲取著,渴望著,很怕正午的陽光,轉瞬即逝,很快就要落山。

回到正題,小泠醜今早無精打采的來到山腳下。突聞遠處,噠噠、噠噠的馬蹄聲由遠而近。雖然小泠醜從未下過山,偶也有無聊之時蹲在山腳下看看往來人家,但那馬車卻是從未有見的豪華。隻見那馬車,車輿寬大由四匹金絡,通身油亮、棗紅色高頭大馬牽引著。車輿四麵雕刻著精致的鏤空暗紋,車軒周圍隨意鑲嵌著寶石和金飾,花紋到無甚特別。帷幔被風吹蕩,忽起忽落,隱隱透出異香,到不同於當地貴族喜愛的熏香,頗有點陌生。車把式似是一個青袍老人,由於距離不近,看不清形容。說是似乎,是因為,那車把式頭發已經花白,虛掩於腦後,但身形看上去頗有些魁梧,倒是不像垂垂老者。

隻聽“哐當”一聲,似有重物砸地,倒是拉回了小泠醜的思緒。 隻見那馬車已經遠去。山腳下似乎多了一個麻袋。小泠醜,呆坐片刻,實在好奇麻袋裏所為何物,放下竹簍,懦懦向麻袋走去。猶豫半天,還是伸手慢慢解開麻袋繩結。 忽地一聲尖叫,小泠醜不由地倒退數步,跌坐在地,驚楞片刻,便急急向山上跑去,連不遠處的竹簍也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