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處於初創階段,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取得成就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輪船: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興起了以學習西方製器、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主要以“自強”為主旨,興辦軍事工業。造船事業在此階段新建的洋務企業中有了巨大的發展。最早的一家是曾國藩所設的安慶機械所,1862年開始試造輪船,由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設計。中國沒有製造機動輪船的經驗,設計者們參考外國船隻,並參考了《博物新編》中的圖形,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1865年設計製造出中國曆史上第一艘機動木質輪船“黃鶴號”。這條船長一百六十六點五米,時速達四十公裏。它的研製成功,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江南製造總局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主要是生產槍炮子彈,輔之修造船艦。1868年9月,江南製造局建成我國第一艘木殼明輪兵船。曾國藩命名為“恬吉”,取“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意,後改名為“惠吉”。“惠吉”號載重六百噸,鍋爐自造,主機用外國舊機器改裝,裝有九門火炮,是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機器動力兵船。“惠吉”號由上海試航至南京,兩江總督曾國藩在南京下關隨船航行,認為此船“尚屬堅致靈便,可以涉曆重洋。”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在福建建立,是當時規模最大、設備齊全的輪船修造廠。船政局不但造出了輪船,還造出了巡洋艦,並自行設計鐵甲船。在甲午戰爭之前,共造出大小兵商輪船三十四隻,而且培養了大量技術以及軍事人才。福州船政局在海防建設中的貢獻與作用極為重大的。此外,廣東黃埔船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等造船工廠,還有如俄國所建的大連修造船場、德國人修建的青島水師工廠等。
火車:二十世紀初期,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倉皇逃走的慈禧太後從西安回到了滿目瘡痍的北京城。她的心情很不輕鬆,想到了回東北去看看祖宗發祥之地。但從北京到沈陽的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當時,慈禧太後已經命人從洋人的手中購買了一列禦用列車,她想知道坐火車是個什麼滋味。
啟行之前,慈禧太後下了一條正式的上諭,指定她的專車將於何日自北京開往沈陽。同時,還要求凡太後的專車在路上行駛的時候,全路的無論哪一段,都不準再有別的車輛移動,違者處以極刑。據曾經在她身邊生活的德齡公主回憶,在慈禧太後出行之前,鐵路工人便首先忙碌起來了,因為要裝載全部的官員、太監、宮女、以及各種用具等,這一列禦用專車,就得掛上十六節車廂。同時又因為這些車輛在購買以後,還從不曾行駛過,為慎重起見,少不得先要施行一番檢查,這一部分的工作,居然是很迅速地辦妥了。當慈禧太後征詢大臣們的意見時,一道道奏章如紙片般飛向禦前,慈禧往往隨手撕成碎片,丟滿了一地:“因為從前的皇帝沒有坐過火車,現在我們就不能坐嗎?要是那時候已有火車的話,他們早就坐了!而且就是有什麼危險,我也不怕!我所經過的險事,還能說少嗎?”
於是,慈禧太後到東北的事情,便這樣決定了。在準備上車之前,慈禧太後要看看火車的究竟,她此前沒有看見過火車!在德齡公主的筆下,當時的慈禧太後真像一個小孩子得到了一件新的玩具一樣。德齡公主繪聲繪色地描述道:“在伊沒有走上這一列神秘的火車之前,伊決意要看一看它畢竟是怎樣的一件東西?於是伊就命令抬轎的人把鸞輿歇下來,讓伊可以隨意的指揮。伊先教火車慢慢地往前開去。火車動了,伊真是萬分的歡喜;竟把伊自己的尊嚴也忘了,俯下了腰,盡瞧著那些在轉動的鐵輪出神,同時又連珠般的發出無數的問句來。伊問:機關車裏怎麼會有蒸汽的呢?蒸汽是怎樣造出來的呢?究竟是什麼東西在推動這些輪盤?為什麼火車不能在平地上走,必須在鐵軌上走呢?伊的神氣是完全變做一個小孩子了,誰也不會再想到伊是一個專製的女皇!”
而此時,這輛龍車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小朝廷”,當然是一輛移動的“小朝廷”。在這一座小朝廷裏,一道道關於中國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的種種變動和更調的上諭從這裏發出。
慈禧太後前往沈陽的途中,要路過天津火車站,在慈禧太後出發後,天津站已宣布了戒嚴,不再有半個閑人在行動了。但慈禧太後的龍車並沒有駛進天津站,因為這裏太繁華,有些喧鬧。於是,袁世凱在距離車站約半公裏的地點臨時修築了一座月台,一座全用水門汀所築就的月台,而且在短短的幾天工夫之內築就了。它一方麵可以與天津車站隔離,另外,可以讓慈禧太後不會踏上普通百姓所踐踏過的泥土。不用說,想出這個計劃的人,正是直隸總督袁世凱。搭著一座用蘆席所蓋就的竹篷,篷上滿掛著無數的龍旗和其他的旗幟,青翠的鬆柏,以及各色各樣的宮燈,點綴得著實美麗動人。地上當然是遍鋪著金子一般的黃沙,而在中央的一方土地上,另外又鋪著一張杏黃色的毛毯,這就是準備給太後下車後駐足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