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膏盲之疾(1 / 1)

雨田一路小跑回到牛車的停車地,張山子已經望眼欲穿了。

“玩瘋了吧?把你老父親一個人丟在這。”張山子幫雨田拍了拍身麵的塵土,“餓了吧,走,爹帶你吃飯去。”

雨田縮了縮脖子,跟在父親後麵吃飯去了。。

吃完飯牛車也正好到了,兩父子匆匆的回到了桃源村。

晚上雨田罕見的沒有出去溜達也沒有躲回自己的院子裏去看書,而是呆呆的坐在院子裏麵看著天上的月亮,看著月亮,他想起了一首詩: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那小姑娘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腦子裏晃來晃去,她的聲音一直在耳邊回想。這樣的小姑娘,臉成這樣了,心裏得多難受多絕望啊。她之前一定很漂亮。

張山子見雨田一直沉默不語坐在那發呆,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額頭,關切的問道:“兒子,你怎麼嗎?在想啥呢?”

雨田回過神來,對著父親憨憨一笑:“我在想這世上的疑難雜症真的稀奇古怪。父親,你知道膏盲之疾嗎?”

張山子問道:“怎麼會突然之間問起這個?我倒是聽你爺爺說過。”

雨田一聽,來了精神麼:“父親,你快說說。”

張山子搬過小馬紮,坐在上麵,開始說起來。

古時有位大將軍,在爭霸初期,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軍閥混戰使這位將軍的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所以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這位將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於是“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他的軍隊裏便應運而生。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是對將軍來說,隻要軍隊能吃上飯、打勝仗,哪裏還在乎背上罵名。就這樣,將軍用從王室墓葬裏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

有一次,他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在尋王室墓葬時,遭遇大雨,於是進入一山洞避雨,然山洞裏有許許多多的蝙蝠,眾人進去驚擾了這些畜生,被畜生咬傷不少。眾人沒有在意,依舊到處找墓葬,盜墓是個體力活,很是辛苦,且長途跋涉,一開始隻是皮膚癢,後來疼,後來開始腫,整個人開始麵目全非,可以稱之為毀容。初發疽時,不拘小大,身體無熱,自覺倦怠,生疽處亦不熱,後來就變成腫塊一樣的、表麵淌著膿水樣的皮膚,後來流膿破潰,去閻王爺那報道了。一個隊伍,這麼多人,無一幸免。

“那膏盲之疾治好了,是不是可以恢複原貌?”雨田雙手撐著下巴,神色嚴肅的問道。

張山子看了兒子一眼,“你看到得膏盲之疾的人了?這可是不治之症。我們能醫術有限,能治一些常見病就不錯了,別去想那些。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不要自不量力。”

雨田避開父親審視的眼神,說到:“哪有,我就是問問,畢竟我要承接你的衣缽嘛,多了解點總沒錯。”

張山子聽到這,老懷欣慰道:“你能這麼想就對了。既然要幹這一行,那就打好基礎,從日常小病學起。你明天去幫我采些甘草回來吧,家裏的都用完了。”

雨田自是應下,囑咐父親早點休息,自己也打算回屋睡覺。

躺在床上,雨田又開始烙大餅了。他一直在想那個小姑娘的事,在想治好了會不會恢複容貌,若是不能,就算治好了她也不會開心吧。《杏林經》裏倒是有提過這個東西,提到這個膏盲之疾的治法,需要長在屋頂的陰麵的瓦鬆,頭年的臘月雪。但是那個引藥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叫什麼“雷擊騎馬布”,需要把這個瓦鬆搗爛成泥,加入臘月血。然後把這個布燒成灰兩者調和之,晚上敷到臉上,連敷三天,就可以治愈。瓦鬆好找,但是這個布去哪尋?這到底是個啥東西?

雨田失眠了,睜著眼睛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