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偶遇(1 / 2)

7月過去了,高考也結束了,陳弘文不初意外的沒有考上大學,陳弘文的父母也沒再說什麼,該說的以前都說了。到是劉菲對陳弘文的成績感到惋惜,說以他這麼聰明的腦袋,如果從高一開始就認真學起的話也許還能考上好的學校,陳弘文聽了隻是笑笑,心想:“我都重生了,如果不好好把握資源,而去花大把大把的時間讀書的話,那才叫無藥可救呢。”

劉菲的成績足夠她上任何大學了,最後她選擇的是本省省城的ZJ大學,本來以她的分數就算是首都的兩所名校都可以進去了,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選擇在省內讀,陳弘文就這個問題也問過劉菲,可劉菲就是笑笑而不回答。

在那個純淨水當道,廣告滿天飛的年代,拋去自己公務員的身份,把全部的家當放到研發一種名叫“飲水機”的機器上麵是需要勇氣的,而劉建榮就是那種一個敢想敢做的人,那時的他,不顧家裏人的反對,堅持著努力著去做研發。終於,他成功了。1998年9月,40出頭的劉建榮獨自一人帶著當時世界上還很陌生的“飲水機”的機器樣品來到北京展示,雖然他堅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可是當展出的第二天,看到源源不斷從四麵八方湧來的訂單,劉建榮還是懵了,他沒有想到的是成功來的如此之快,來的如此之猛。從那一刻起,淨水器在飲用水市場上投出了組以動蕩市場格局的炸彈,從而迫使許多桶裝水企業發出“飲用水市場狼來了”的不驚呼。後來的他就成立了聞名全國的沁水集團,一直致力與飲水機的研發和改進。

今天,陳弘文就沿著地址找到了當時還沒有成為鳳凰的劉建榮的家裏,為了這地址他可是費了不少的力氣,才打聽出來。

7月的天總是那麼的炎熱,一曬太陽就會讓人冒火,陳弘文就其中之一,攝氏38度的溫度,地表溫度快接近50度,就算戴著一把傘,陳弘文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後背在冒汗,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陳弘文終於找到了劉建榮的家,那是一座兩層老式樓房連著一片新廠房,遠遠的看去感覺特別別扭,陳弘文推著自行車走進院子,大聲的喊道:“請問這是劉建榮的家嗎?”

喊了好幾聲,才出來一個穿著短袖的中年婦女:“這是劉建榮的家,請問你找他有什麼事?”劉建榮的妻子顏弘芬看著麵前最多20出頭的小夥子問道。

“我找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就和他說我能克服他在想的難題。”陳弘文笑著說道。

顏弘芬聽他這麼說,就熱情的把陳弘文引進了屋,說:“天這麼熱的,你先在這做一會,吃口西瓜,他正在後麵忙著,我去把他叫來。”

“好的,謝謝阿姨了。”陳弘文連忙謝道。

過了不到五分鍾,顏弘芬就和一個中年男子一起走了進來,如果不知道他的真實年齡,你實在看不出他有40多歲了,雖然劉建榮穿著一身普通的工作裝,但依然能看出來他年輕的時候一定長的十分俊俏。從他的眼神裏,你能看出熊熊的熱情和真摯的態度。

想必他的妻子已經告訴他眼前的這個小夥子能解決他的難題,所以一上來就開門見山的問道:“你真的能解決我的難題?”從他的語氣裏我們能夠聽出充滿了懷疑,畢竟任何人看到一個年紀20左右的小夥子在你麵前說能解決你想了好幾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都會充滿著懷疑。陳弘文沒有說話,隻是笑了笑,然後從隨身的包裏那出幾張圖紙,遞到劉建榮麵前。結過了陳弘文給的圖紙,劉建榮的眼神從疑惑到驚訝,再到滿臉的不可思議。

當然是不可思議了,因為陳弘文給他的圖紙上不但畫出了困擾劉建榮幾年的難題,而且有些觀點還是後世的,當然,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留一手陳弘文也是知道的,所以也沒有把後世的所以觀點都畫出來。就算這樣對劉建榮的衝擊也是可想而知的。

劉建榮拿著圖紙的手不停的抖動著,妻子顏弘芬看出了丈夫的激動,拍了拍丈夫的肩膀。劉建榮這才冷靜下來,緊緊的盯著陳弘文的眼睛問道:“這真是你做出來的,你今天拿來給我看是什麼意思?”

陳弘文盡量表現出自己的誠懇:“是的,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小子說這樣的話是一點都不臉紅),今天之所以把圖紙拿過來,就是想跟你一起合作研發,我知道你研發了很多年,今天我是帶著誠意過來的,不然也不會貿然的就把圖紙帶來給你看了。”

劉建榮聽了點點頭,也是,如果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把圖紙拿給自己看的話,自己說不定還要過段時間才能把問題給解決掉,現在的廠裏沒有收入,隻有支出,妻子偶爾也會有怨言,再說這樣的圖紙自己看了一遍就能記住,看來眼前的年輕人確實是有誠意的。於是就問:“你是怎麼知道我在做飲水機研發的?再者你既然圖紙都全了,自己單幹不是更好嗎?為什麼還要拿出來與人合作?”;劉建榮一股腦的把自己心裏的疑問問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