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知青院的時候知青們剛吃飯。

“林知青、顧知青你們吃過了嗎?”張京是端著碗坐在院子裏吃的。

現在天氣熱,廚房裏空間小,人多擠在裏麵倒還不如在院子裏涼快些。

“張知青,我們已經吃過啦!”顧漫笑著回應。

“喲,你們倆買的東西可不少!”看兩人大包小包的提著。

“這不馬上要搬家了嘛,就置辦了些東西。”林夜棠解釋道。

在廚房裏的常春聽見動靜,便探出個身來,“顧知青,有你的信,待會吃過飯,我拿給你。”

“成!”顧漫說著,“估計是我哥給我寫的信。”

兩人回了屋子,把今天買的東西歸置一下。

不多時,常春便叫了顧漫出去拿信。

“果然是我哥,”顧漫看著信封上的筆記高興的說道。

“拆開看看唄,”林夜棠一邊整理東西,一邊想著之前給林家父母寄的平安信不知道收到了沒有。

“漫漫,見字如晤…”

看著顧漫便紅了眼眶。

“怎麼了?”林夜棠見顧漫久久不出聲,扭頭看向顧漫,發現她哭了。

“夜棠,嗚嗚~”顧漫哭得很傷心,“我…,我哥可能要提前過來一趟!”

“這是好事呀!你哥要提前過來看你,你哭什麼?”林夜棠蹙眉。

“你還記得我之前跟你說的我家的情況嗎?”顧漫吸了吸鼻子,說道。

林夜棠當時知道顧家的情況時也是唏噓不已,顧漫爸爸原本是蘇省一把手,顧媽媽是浙大的教授,顧媽媽的爺爺是當年公派留學的第一批學生,清政府倒台之後就自己做生意去了,顧漫的太爺爺是見識過大世麵的,又有家裏的資金支持,下海之後那是混的風生水起,後麵打仗的年代也是給軍隊捐過款的,後麵的那段時間內戰動蕩不安,太爺爺家大業大,樹大招風,吃了幾個暗虧之後便舉家搬往港城去了,因著顧媽媽出嫁了才留在內地。

這幾年顧爸爸越爬越高,自是觸犯到了別家利益的,因此顧漫太爺爺的事便被被人扒了出來,當年抗日的時候兩黨是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的態度,顧漫太爺爺不僅給紅軍捐了款,也是給國民黨派的也捐了款捐了物的。

年初的時候顧媽媽外家的事便被人拿出來做了文章,當即顧家父母便被人扣了起來,按理說顧漫本來也是要跟著進去的,但是顧家人在華國也是有根基的,找了個由頭說早年顧漫和他哥哥已經被過繼道顧家大伯的名下了,這兄妹兩人才沒受到影響。

顧漫哥哥叫顧宸比顧漫大三歲,十五歲的時候便在家人的安排下參軍去了,顧家父母出事的時候,顧宸剛好出任務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我爸媽判決出來了,”顧漫哽咽著,“被派來勞動改造,就是在我們這村。”

“我哥要過來安頓一下我爸媽。”

林夜棠聞言,“這是好事呀!你爸媽來咱們這,你還能照應一下,這不挺好的嘛!”

“我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顧漫點點頭,知道在這事上顧家大伯和自己哥哥沒少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