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此話一出,楊燦心中再次一驚。
那一萬多人可是毫不猶豫就跟著他登陸的人,甚至已經做好了衝擊薛訥炮兵陣地的準備。
若不是最後整個近海衛軍心大亂,他們深知敗局已定,恐怕真的會跟隨楊燦一條路走到黑。
這些人被編入先鋒營意味著什麼,他再清楚不過,那是讓他們死在戰場上!
父皇和太子雖然答應了赦免他們,但並沒有徹底放過他們!
不能明著殺他們,就讓他們死在戰場上。
想到這,楊燦頓時感覺後背發涼,不過很快,他就釋然了。
至少死在戰場上,這些人還是英雄,他們的家人還有撫恤金,還有國家替他們撫養孩子,總比被誅九族的好!
隻是,這些人都死了,他這個始作俑者又憑什麼活著呢?
楊燦又不禁想起了楊燁的話,死在戰場上,至少不丟楊家的人!
廖忠看到楊燦的表情,自然明白楊燦心中所想,歎了口氣,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件交給楊燦:“這是陛下讓我給你的。”
楊燦看完信件,苦笑一聲:“爹,孩兒明白了,您放心,孩兒不會給大漢添亂的。”
……
畫麵一轉,是千裏之外的呂宋。
楊洵的大軍剛剛進入呂宋境內,舟車勞頓,所以便在海岸上安營紮寨。
帝帳中,楊洵正望著某處發呆,一旁坐著的是周侗和老道士兩人。
“朕這麼做是不是對老三太殘忍了?”楊洵突然開口道。
周侗愣了愣,低著頭不敢說話。
老道士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陛下,三皇子天生反骨,為了大漢的安定,唯有這麼做。”
“貧道昨日夜觀星象,發現大漢的第三次變故已經消失,顯然是陛下的計劃起了作用。”
“況且陛下隻是讓三皇子隱姓埋名在日不落居住,總比日後他犯下滔天大禍,被陛下您親手殺死要好得多。”
從一開始,老道士就算出大漢隆威年間有三場變故,第一場,就是征討波斯時的地龍翻身。
這次變故被老道士及時告知楊洵而化解了,為此老道士還因泄露天機,大病一場,若沒有楊洵的萬靈丹相救,恐怕此時已經嗝屁了。
這第二場變故,就是阿洛克人。
不過阿洛克人的危機也已經被四聖柱和傳國玉璽化解了,阿洛克人無法鑽洞進入大漢,就對大漢起不到什麼威脅,甚至楊洵已經打算打到地下去徹底消滅阿洛克人了。
而第三場變故,則是三皇子楊燦!
楊燦天生反骨,再加上小時候被太監攛掇,對太子楊燁心懷怨恨,遲早會造反。
到那時,可就不會像這次這樣兵不血刃了,不死個幾百上千人,是無法平息的。
所以楊洵才設計了這一出,好讓楊燦明白,想太多沒用,給你什麼不給你什麼,都是你老子我說了算!
聽到老道士這麼說,楊洵也是徹底放心下來,隻要這小子在日不落老老實實的,日後再把他接回來,讓他做個閑散王爺便是。
就在這時,數名傳令兵匆匆跑進來:
“啟稟陛下,鎮海將軍戚繼光率領十萬備倭兵前來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