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我從央視辭職後,走上了與馬雲一樣的創業征途。在決定離開央視前的那年9月份,我參加了阿裏巴巴的網商大會,跟馬雲在西湖邊的凱悅大酒店吃飯時,我告訴他,我要離開央視創業了。他說:“啊,你搞大了!”我說:“你做了一個淘寶網站,是淘物質的東西,我要做一個網站淘大腦裏的經驗和智慧,你看我這個東西還沒有物流,一點兒也不麻煩。”他沒有過多評論,隻是說他正在部署雲計算的事情,說下一個五年一定是雲計算的時代。今天我寫這本書時,離那個時間點已近五年了,雲計算已經成為今天最熱的詞。現在看來當時他腦子裏想的東西與我腦子裏想的東西相差十萬八千裏,他說的我根本聽不懂,我說的完全跟他不在一個層麵上。其實媒體人很多時候真的聽不懂那些業界人士的話,他們往往從最淺層的角度進行大眾化的闡釋。
但是,馬雲的創業的確給了我最直接的啟發和激勵。我是文科出身,根本與技術無緣。當時在網絡成功的王誌東、張朝陽、丁磊、馬化騰、史玉柱、李彥宏都是與計算機相關的理科專業出身,與互聯網密切相關,他們在互聯網的成功是跟我這樣的人完全沒有關係的一件事情,我熟悉的柳總也來自科學院,做的也是我很陌生的IT領域的業務。所以,即便技術領域的創業十分讓人羨慕,我也覺得是一件跟我無關的事情。就算我眼睜睜地看到了電視行業的衰退,也沒有辦法走到互聯網這個行業。但是,作為英語教師並且不懂技術的馬雲在互聯網的成功,則讓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我覺得學英語的可以做互聯網,我學中文的也可以一試。馬雲三個賽季都是《贏在中國》的評委,他的創業經曆我很熟悉,重要的是他所選擇的靠奮鬥,用商業智慧陽光地實現人生價值,完成人生的方式我最認可。從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因為與未來接軌,因為相信明天,因為不放棄,因為團隊的努力,他就可以完成一種自己親手創造的如同“探索·發現”般的人生。《贏在中國》三個賽季他不僅擔任總決賽的評委,還擔任36進12和12進5的評委,在這個過程中,與他相處的時間其實很多。一個人如果榜樣就在身邊的話,榜樣輻射的力量的強度要遠遠大於那些你並不了解、沒有接觸的明星帶來的力量。
我是2005年1月份在達沃斯年會世界經濟論壇上認識馬雲的,當時中國銀行的副行長朱民(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請參會的中國嘉賓一起吃午飯。午飯很特別,在瑞士達沃斯小鎮一個半山腰的小餐廳,窗外雪景伸手可及,我們七八個人吃得酣暢淋漓。席間馬雲話很少,很靦腆的樣子,那個樣子好像以後我再也沒有看到過。我問他,阿裏巴巴一年的收入是個什麼量級?他東繞西繞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2004年底阿裏巴巴旗下的淘寶開始燒錢,B2B的收入也隻有3.59億元人民幣。今天作為創業者的我,知道一個公司在第五年收入達到這個規模確實是不容易的,但在達沃斯那樣一個世界500強CEO、企業家雲集的地方,也許他認為阿裏巴巴的收入不足以表現他的實力吧,也許還有別的原因,反正他沒有說出來。2005年我從美國回來,想做《贏在中國》這個節目,約他喝咖啡。當我說明了《贏在中國》所追求的理念和價值觀後,他爽快地答應了我,說願意全心全意投入做評委,理由是他欣賞節目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在生活中常常不被人重視的東西,但是他很看重。而對於一檔節目來說,如果沒有價值觀的引領,就如同沒有靈魂。當初如果不是理念上認同的話,讓他三個賽季投入那麼多時間是不可能的。我創業後才深深感到如此長時間地投入到一個節目中,對於一個企業的創始人來說是多麼不容易。
現在看來,在邀請馬雲做評委時,我其實並沒完全認識到他的價值,這就像我做了《贏在中國》三個賽季的節目,前前後後有500多位企業家評委加入其中,而我根本不懂企業一樣。
我真正認識到馬雲的價值是在創業後。在創業初期那些比較難熬的時刻,我常常在網上看他關於創業的演講,發現自己以前根本沒有聽懂,或者說隻是字麵和語句上的懂,隻有自己身處水深火熱的創業中時,他的關於融資、關於團隊、關於管理、關於談判、關於失敗、關於企業願景、關於企業文化、關於戰略、關於人才等這些,我才真真切切地聽到了心裏。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演講,在我創業艱難時給了我力量。與此同時,我深切地意識到,許多東西我們也許看似聽懂了,其實沒真懂。想當年也就是離開央視前,我興致勃勃地告訴馬雲的那個網站,其實上線不到三周我就關了。原因是我對互聯網技術完全沒有判斷,隻是憑著一腔熱情就上馬了,當時點對點視頻和音頻技術根本不可能支持客戶所需要的服務。就算過去了四年多的現在,那個技術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依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創業上,我與馬雲的差別是螞蟻和大象的級數,我在生存狀態撲騰,而他在布局雲端,讓他解決我創業中的問題如同用高射炮打蚊子。所以我創業後盡管一年中有幾次機會可以見到他,但很少請教他,因為覺得這麼小的問題一定浪費他的時間,也肯定入不了他的眼。而不懂技術又在互聯網中創業的我又隻熟悉他,於是,我就把《贏在中國》的節目再找出來看,搜他在各個場合關於創業的演講,看阿裏巴巴的各種書和報道,期望從中找到我需要的東西。我找到了一些想要的,但花了大量的時間,如同沙中淘金,因為他的報道太多了,關於他的書近百本。我在想,馬雲已經是一代青年的創業偶像,一定有更多的創業者像我一樣希望了解關於馬雲創業的商業智慧,而他的那些智慧都是在阿裏巴巴生死存亡的那些關鍵節點上曆練出來的。所以我想,如果認真梳理一下阿裏巴巴15年的曆史,我們一定可以歸納出對創業者有益的東西,可以節省創業者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