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武者多矣,然其大者,惡不過附庸於妖逆,為害一時,善者不過輔佐於明主,造福一方,然也未聞有長久者.及至本朝,聖皇在上,仁政之下竟出叛逆,據州連郡以抗王師,荼毒百年,實千古未有之事,人心之壞,莫甚於此,今誌之以為曆代之鑒.
-->
,
明洪武十八年夏,江南,楊柳山莊.
江南多雨,此時的雨卻非常壯觀,就連老一代人也是沒見過.一匹健馬挾著滿天風雨,箭一般的衝進莊中.
莊主楊柳風看著手中的密報,不由皺起了眉頭.今年二月,北方傳來消息,明軍在捕魚兒海大敗,連名將徐達也負了傷.朝廷上隻說損傷千人,無甚大礙,但明眼人都必須看得出來,官員都是一臉震驚之色.事情絕不會這麼簡單,楊柳風自然不會疏忽這件事,急忙派人北上打聽,信上所說正是這次戰役的詳細報告.
這次戰役,損失之重,真是駭人聽聞,自朱元璋登基以來,北伐西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有神助.尢其統帥徐達將軍,經皆視為不敗戰神,這次徐達親自領軍出征,人意多以為必凱旋而回,卻不想如此大敗,,已經給萬民澆了一頭冷水,如若知道真相,不知道又會怎樣!信上說這次損失人員最少也有兩萬之眾,輜重全部丟失,大軍已退守平涼一線.
楊柳風卻敏銳的注意到"馬匹損失十之七八‘‘一句,他深知這句話的份量.自中原漢族立朝以來,曆代都有邊患之憂,遊牧民族恃其馬精兵良,來去如風,中原卻疲於應付.得勝的唯一辦法,就是組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退可邀擊截擋,進可雷霆掃穴,故漢武積聚十年,一舉出擊,封狼居胥,萬世不朽.然良好的騎兵卻離不開好馬,中原卻非產馬之地,積難損易.這次馬匹損失如此之重,楊柳風已清楚的看到,大明軍事盛世已到盡頭,即使能打勝仗,已經隻能守禦,不能進攻了.這次損失恐怕二十年也補不回來,輝煌的大明王朝隻有招架的份了.(這件事發生在洪武五年,明史上隻是輕描淡寫的損失萬餘,但據>卷44記載,當年朱元璋曾親口對高麗使臣講損失了四五萬人馬.且據以後的史實來看,明軍在以年的十五年內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主動攻擊,從側麵也證實了這次損失確實很大.)
楊柳風住的歎氣,他也不知自己此時是什麼心情,按理說,應該為國家的前途憂慮才對,而他卻提不起這個心緒.
楊浦山莊並非創立於本朝,更非受惠於當今皇帝,而是元朝的恩德.楊家先祖本是河北貧家之子,比小受盡屈辱,卻誌氣如虹,誓作人上之人,上天並沒有讓他失望,腐朽的金王朝引來了餓狼般的蒙古人,蒙金交戰時,先祖應征入伍,參加金軍,不久就升為指揮使,然他卻看出金軍必敗,就投降了正在經略河北的木華黎,後戰功卓著升為世侯,奠下根基.二世祖秉承先誌,滅金後又轉戰南宋,在戰場中得到了當時為禦弟的忽必烈的賞識,又在和林爭奪帝位的戰鬥中力敵阿裏不哥,立下大功,平宋之後,江南武林同道不肯臣服,屢掀暴亂,使大元無法立足,對此朝廷極為頭痛.
這時已身為大汗的忽必烈想起了楊家,派其組織江湖勢力加以圍剿,楊家不負期望,一舉消滅了抗元勢力,並建立了一個效忠大元的新江湖.忽必烈龍顏大悅,賜封萬戶,封地蘇州,也就是楊柳山莊的前身.這個人就是楊柳風的爺爺楊岩.
傳至楊柳風已是好景不在.元朝暴政,朱元璋乘勢而起,為了盡快穩定局麵,與楊柳風約定:對元朝給予楊家的一切優待,新王朝一律承認,楊家則保證不與新王朝為敵.這樣的條件無疑十分優厚,且大元滅亡已定,楊家也犯不著為蒙古人陪葬,於是便一口答應了.但後來朱元璋羽翼漸豐,已漸漸不把當初的約定放在心上,有意無意的削減楊家的特權,最近的一次就是硬指楊家的一千良田為無主之地,分給流民耕種.楊柳風對這樣的主子當然不會有什麼好感,不禁又想起大元的皇恩浩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