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極(1 / 2)

時已天黑,六人找了一家豪華客棧住下,一夜無話.第二日起程,順著官道直赴漢中.

此時太陽剛起,霧氣尚未散盡,郡主也是一夜難眠,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中,困困欲睡.突然馬車一停,郡主全身失衡,差點甩出車外.郡主大怒,掀簾罵道:"狗奴才!你......‘‘她這才發現路中間站了一個老道士,郡主不想惹事,吩咐去詢問一下,這個老道隻說了一句,"把孩子留下!‘‘就閉上眼睛,再也不言語.

隨行大漢乃"怯薜‘‘出身,本身又是個千戶,這回來到中原,事事受到約束,早已不耐,此時見有人竟然欺上門來,更是火冒三丈,一拳就打了過去.那老道眉眼不抬,拳頭到了鼻子寸許,就再也難以向前.大漢凶性一發,再也不顧忌,突然抽刀劈去.

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軍製,不問出身,隻論軍功,軍隊凶悍絕倫,遂能滅國四十,威震歐亞.那怯薜就是大汗隨身護衛,實際上就是皇家禦林軍,戰鬥力最強.那大漢即是千戶,又是怯薜,自是少年從軍,征伐有年,軍中名聲也是不小,就這招斜劈,不知斬殺多少敵人.

那老道雙袖輕動,千戶隻覺慣常使用的大刀重上千斤,每進一寸,都要使盡全身之力,好容易到了老道臉前,刀身一鬆,千戶大喜,卻發現全身失去控製,竟似從老道身上穿休而過,一個惡狗撲食,直衝大地,已一頭栽進泥土之中,那刀也飛至丈外,直插入地,刀身全沒,隻留刀柄在外.

其餘三人眼見同伴吃了大虧,跳下馬車,拔刀一湧而上.三人都是經曆戰陣,精通合擊之術,兩人擾敵,一人伺機而動,隻要敵人稍一不慎,三刀齊上,管教萬刀分屍.

可三人一旦動起手來,就說不出的別扭,刀不聽使喚不說,身體也不由自主,總覺著好象木偶一樣被人操縱,任人指揮,明明砍向老道的刀,卻差點攀登到自己兄弟,幾個回合下來,那老道絲毫未動,三人已是險象環生,三人心中都是大呼中邪!

郡主在車中看得明白,那老道隻是袖舞之間,就已把氣場布滿全身,拒敵於尺外,武功之高實是駭人,那四人雖非什麼絕頂高手,但那怕碰上最強的對手,也能有攻有守,從未象今天一樣毫無還手之力.中原何時有了這等高手.思忖間,眼中一亮,猛然想起此人是何人了.

張三豐,名通,字君實,生於元蒙定宗丁未即南宋淳佑七年遼陽懿州,五歲拜異人修道,十二歲習儒,曾任中山令,政暇訪葛洪山,因念一官蕭散,頗同勾漏,予豈不能似稚川哉?遂棄官雲龍遊,抵燕趙,至齊魯,達韓魏,居寶雞,六十七歲入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後至武當,調神九載,道乃大成.於是湘山巴雨之間,隱顯熬遊,徒子徒孫何止千萬.因不修邊幅,人稱瘋子.前朝和明朝皇帝多次詔求,拒之不赴.

郡主一想至此,更覺此人萬萬招惹不得,下得車來,恭恭敬敬作揖道:"尊駕可是武當山張真人?‘‘那老道並不回話,雙袖一垂,累得半死的三人才停下手來,個個氣喘如牛.

這老道正是張三豐,自從創立太極,開門立派以來,雖然徒弟不少,但得其真傳者唯張鬆溪,張翠山二人而已.(武當七子之說乃金庸杜撰,其實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殷利亨,莫穀聲乃宋氏,俞氏太極及後天功法的傳人,五人和張三豐隻是互相請教的朋友關係.)二人皆半路出家,用用功雖勤,奈何根基太差,很難領會精髓,張三豐心中甚感不足.這此地年遍遊山川,隻為尋找一個得意的傳人.因太極乃修身養性之功,心善為第一要素,於是設了一個看似茺唐的"施舍者可保一生富貴‘‘的橫幅,以探識人心.昨日這小孩盡其所有,已讓他大為喜悅,又見他英氣逼人,更增幾分歡喜.

當下看了郡主一眼,雙目微閉,"你是納哈出的長女小蘇吧?‘‘郡主大為驚奇,納哈出雖現雖貴為遼東開元王,壯年時卻曾在江南蘇州為官,小蘇即是為紀念此段經曆而給女兒起的乳名,向來知者極少,隻是家中稱呼,張三豐如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