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尊而卑。當一個人麵對眾多握手對象時,握手時要講究先與誰握、後與誰握。這種情況下,應掌握由尊而卑的原則。先與長輩握手,後與晚輩握手;先與長者握手,後與幼者握手;先與職務高者握手,後與職務低者握手;先與老師握手,後與學生握手;先與已婚者握手,後與未婚者握手;先與女性握手,後與男性握手。當主動握手者不太清楚對方群體的身份和年齡時,可按由近及遠的順序或順時針的方向握手。
掌握握手的規則有利於我們在交際場合從容應對,但千萬不要把這些規則當成“法律”去規範別人。如果你遇到身份比自己低的人主動伸手相握,萬萬不可冷眼拒絕,禮貌地與其配合才是得體的做法。
何時主動要看清
懂得握手時誰該先伸手,這不足以保證你能順利達到目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握手也不例外。隻要我們選對時機,就能有效增進感情。合適的時刻包括初次見麵、重逢、迎接、送別。此外,許多因素都影響到握手的效果,比如雙方的親疏程度、雙方的性格與心情、所在場合的氣氛等。對此我們要有所了解,充分考慮。
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人,決定伸手之前,要看對方是否有心情、是否得空。對於熟悉的人,要看清彼此的距離和所處的場所、場合。
在正式的社交場合遇到自己敬重的長者或名人,當對方狀態比較放鬆,身邊沒有眾人圍繞時,你可以先禮貌地問候,待對方主動伸手後再與其相握。在社交場合偶然遇到熟人時,要在雙方距離較近的時候主動問候,與之握手,表示相遇的欣喜和問候。
在一次賽車愛好者的俱樂部活動中,張凱認識了一個外地的優秀賽車手,兩人就實踐中的許多問題和經驗展開了熱烈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交談之後,他們又各自去結識新的朋友,度過了一個充實的下午。活動結束前,張凱在人群中找到那個外地車手,主動伸出手說:“你是我在這次聚會上認識的第一位朋友,認識你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希望以後咱們能繼續聯係!”對方露出驚喜的表情,很高興地握住張凱的手說:“一定的,你是我在這次聚會上認識的最有禮貌的朋友,認識你也讓我感到榮幸,電話聯係吧!”那位外地車友起初其實沒有記清楚張凱的容貌,因為這次告別時的主動握手,張凱給外地車友留下了良好的深刻印象,最後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社交場所與初識者道別時,要真誠與其握手,表示相識的榮幸和離別時的不舍,以加深彼此的印象。
當你被別人介紹給新朋友認識時,要主動與對方握手以示真誠和熱情。當別人給我們幫助和關懷時,要主動與對方握手以示感激。當你想對某人表達安慰、祝賀、支持、理解、鼓勵時,可以主動與他握手。進入大的社交場所時,比如在大型會議的會場、影院、歌劇院等場所,你隻需主動跟相近的幾個人握手,向其他人點頭示意,或微笑揮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