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之後,船隻轉向東南。在海中航行了數日,第四日午間,方才到達俠客島。
俠客島雖然處於海中,麵積卻著實不,嶽方興站在船上,便看到島上有一座高聳的石山,山上鬱鬱蒼蒼,生滿樹木。島南是好大一片沙灘,東首石崖下停泊著四十多艘大大船隻。在這不遠處,有著一位老僧,在那裏靜靜站著,仿佛等候已久。
“六十年了,你我終於見麵了!”下得船來,嶽方興走到那老僧麵前,當先道。
那老僧——也就是妙諦大師,卻是緩緩搖了搖頭,道:“嶽施主初次見到老衲,老衲卻是第二次見到嶽施主了。五十八年未見,嶽施主風采依舊,老衲卻已是風燭殘年了。”言語之間,頗有些唏噓之感。五十八年前,他的這具身體還隻是一個和尚,而五十八年後,卻成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想到這些年的蹉跎,妙諦大師心中當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在見到嶽方興時,這種感覺也更為強烈。
聽到他起五十八年前,嶽方興腦海一轉,已然明白過來,頭道:“是了,應該是第二次了,那次在禪室外偷窺的人,想來就是你吧?以弱冠之齡繼位少林方丈,大師在少林寺千百年曆史中也是佼佼者,可惜!可惜!你是不應該來俠客島的。”
聞言,妙諦大師默然無語。過了良久,才聽他問道:“四十年前,老衲受邀前來俠客島,那時嶽施主的傷勢應該還未盡愈吧?”
嶽方興了頭,也不諱言,道:“我的傷勢是在二十年前才完全痊愈的,若是大師沒有來到俠客島,想來當時已經修成易筋經了。那時的我,可不一定能敵過你。”二十年前,嶽方興的九轉易身訣的第六轉易筋功成,身體才終於徹底恢複。而相比之下,若是妙諦大師一心苦修《易筋經》,隻怕三十年前就會接近大成了。以此和身體未愈前的嶽方興相抗,勝算可謂不。而不會像如今這樣,苦苦追尋著自己道路,才能仍然有麵對嶽方興的資格。
長歎口氣,妙諦大師道:“往事無需多提,以勝負論,老衲確實不該前來俠客島;以武道論,卻是應該來此。嶽施主,這俠客島的武功圖解你已見過一幅,今日來此,應該已經知道如何破解了吧?”到這裏,妙諦大師雙目已炯炯有神,神情也極是熱切。四十年苦苦參悟,能否解出俠客島上的武功圖解,他和嶽方興之間誰勝誰敗,也就要看這次了。俠客島這次不禁來人,也是因為此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