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眾人聽到方誌興的聲音,心頭都是一震,還沒反應過來,便看到方誌興的這一劍,頓時被其吸引,心神沉醉其中。靈寶道長等人熟知昆侖派各路劍法,隻更覺得此劍之妙,幾乎涵蓋了昆侖劍法的所有招式,心中之震撼,實在無法言說。而李莫愁雖然對昆侖劍法並不熟悉,但她冰玉神功圓滿後,武功已然更上一層,自然更能看出方誌興這一招的精妙所在。此時看到,才知道方誌興武功之高,已經達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境界,自己也隻有用出冰玉神掌,才可能勉強一搏。但這一招不過是方誌興隨意而發,如此看來,兩人之差距,可以說是顯而易見。
想到這裏,李莫愁心中不由黯然,知道自己和方誌興之間,武功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此次若非自己有所突破,隻怕連這一劍也看不懂了,到了那時,兩人之間又如何能夠交流武學?這感覺她以前也有,卻從沒有此次這麼強烈。經此一番,李莫愁功力突破的喜悅慢慢放下,又自奮發努力
要說方誌興這一劍,自然不是涵蓋了昆侖派的所有劍法招式,甚至可以說並非完全是由昆侖劍法而來。他所見過的昆侖派劍法不過何足道所用的那數十招,又不過片刻,哪裏能這麼快就創出包羅昆侖劍法的劍招。靈寶道長等人之所以如此認為,實是因為這一招蘊含了昆侖山的意蘊所在,和昆侖派的劍法練到最高境界後並無不同,所以才產生了如此錯覺。等到他們清醒過來,定然能發現其中不同。
方誌興能夠這麼快的領悟昆侖之意,也是和當日和薩迦班智達精神交鋒有關。兩人交鋒雖然不過短短一瞬,卻讓方誌興收獲極大。摸索之下,明白了許多精神上的妙用。這些日子他心神越發活潑,各種有關天地、自然、人等方麵的感悟也是紛至杳來。又因為多在昆侖山行走,對昆侖山勢可以說是最有體悟。不知不覺間,便領悟了昆侖山的巍峨之意,用劍法演化出來。而這一劍的招式,除了剛才見到何足道用出的昆侖劍法外,主要還是取衡山五神劍的“天柱雲氣”一式,隻是由縹緲奇詭轉化為了昆侖山的巍峨浩大,才會誕生的如此之快。
旁觀眾人的驚歎不必多說,場中何足道直麵這一招。感受更是深刻。他自幼練習昆侖劍法,自然看得出方誌興這一劍的妙處,隻覺得眼前驟然一亮,似乎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劍法境界。與此相比,自己平日覺得已經練會的昆侖劍法著實可以說是不值一提,而自創的“雨打飛花劍法”,也顯得招式太繁、威力不足,若是以此招架,隻怕真會如飛花遇暴雨一般,迅速凋零……他天資不凡。瞬息之間,腦海中已經想起了十數套劍法中的招式,卻覺得自己傾盡所學劍法。也實在難以擋住這一招。想到這裏,心中不由大為沮喪。
“何兄弟,承讓了!”何足道正思索間,突聽方誌興說道,回過神來,怔怔地看著落在胸前的長劍,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然被對方所製,自己卻沒有絲毫發覺。如此一來,當真是完敗於對方之手。不過對於這點。何足道心中卻沒有絲毫失落,反而覺得理所應當。能敗在神妙劍法之下,也算是一種榮幸吧!
方誌興這一招也隻是信手使來,沒料到竟然發揮的這麼好,心中也極為滿意。他收起長劍,心中暗暗思忖:“我已經從山勢中化出磐石印用於守禦,如今又領悟了昆侖之意,當能化出昆侖印,這樣一攻一守,總算是圓滿了。”磐石印是他又去海中練功時,由磐石式領悟而來,專一用於守禦,威力極為不凡。
正浮想間,方誌興突聽何足道朗聲道:“小子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今日幸得前輩指點。它日若有所進,定會找前輩請益!”而後深深一揖,向方誌興拜了下來。他語氣清朗,光明磊落,雖然話中還有以後找回場子的意思,卻讓人難以生出惡感。
方誌興對於他話中的狂傲也不以為怪,反而有些喜悅,心中暗暗點頭。這何足道沒因為見了自己這一招就失去信心,反而還能鼓起勇氣說要以後挑戰,如此心氣,當真不愧為自己看重之人。見他躬身行禮,隨手拂袖,蕩起一陣氣流,然後向何足道道:“‘前輩’之稱,萬不敢當,你我平輩論交即可!”青靈子雖然輩分不如丘處機、郝大通等人,卻也可比全真教三代弟子,何足道是他的師弟,自然能和方誌興平輩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