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方誌興所用全真大道拳,也是一門易學難精的拳法,練到極處,不下於任何一門武功。方誌興此世專一修習全真內功,對這這套拳法也是精研,這時用將出來,拳法舒展大方、靈活快捷,自有一股悠然之意。兩者相比,雖然同樣剛柔並濟,卻一個聲勢猛烈,一個柔和大方,盡顯其中差異,眨眼之間,便已拆了十數招,招式雖然簡單,威力卻絲毫不xiao。
羅漢拳是從十八羅漢的姿勢而來,基礎共有十八招,雖然變種頗多,卻萬變不離其宗。無色禪師和方誌興過了十數招,期間招數隻要稍有繁複,便被方誌興一陣猛擊,在此壓力之下,他隻得舍去其它衍生出花哨招式不用,隻用“拗步拉弓”、“丹鳳朝陽”、“二郎擔山”這類的簡潔招數,連續十數招,法度之嚴,勁力之強,均是前所未有,自覺拳法之妙,已然達到至境。
不過饒是如此,無色禪師仍覺得處處受製,似乎他手中所用,是由方誌興引出一般。到了十九招時,羅漢拳的基礎招式已完,雙掌劃弧,發出一招“偏花七星”,雙掌如電,切向方誌興胸口。這一招少林派基本功夫“偏花七星”似慢實快,似輕實重,雖是“闖少林”的姿式,意勁內力卻出自“神化少林”,原是少林拳法中的極高境界,同樣出自羅漢拳。旁觀眾人見他突然轉換節奏,卻又用的如此之妙,紛紛大聲喝彩。
不過方誌興見此,心中卻暗歎一聲,他武功遠勝無色,隻是為了見識羅漢拳的基礎招式,才和對方鬥了這麼多招,此時見無色突然轉換節奏,知道對方所用已然超出原本羅漢拳的範疇,夾雜了其它武功的意蘊。見此,也就不再和對方糾纏,一招“大關門式”,雙手分進合擊,牢牢守在胸前。這一招是全真大道拳的高明招數,攻守合一,極是不凡。
兩人拳掌相交,隻聽得砰的一聲,方誌興身子不動,無色禪師卻向後退了三步。強自站定,又向後退了五步,待要再向後退,一位心禪堂老僧已經上前,伸手托住了他,然後又順勢拉入人群之中,才終於消去了這股勁力。卻是方誌興運起內力,又在剛勁之中暗藏柔勁,讓無色難以消去。
眾人喝彩未畢,便見無色急步後退,頓時吃了一驚,聲音也卡在喉嚨,極為難受。方誌興和無色相鬥十餘招,此時尚是首次拳掌相交,沒想到無色如此不濟,一招便敗下陣來。這樣看來,豈不是説方誌興隻要下決心和無色硬拚,一招便能打敗了他。如此一想,殿中眾人著實吃驚不已。
要説方誌興純以力勝,眾人可能還會心中不服。但方誌興剛才所用拳法,卻分明不弱於無色所用羅漢拳,甚至一招一式,比之無色要從容的多,至於最後一式,更是極為高妙,隻要上前攻擊,皆會被其攔住。場中眾人雖然有的自忖還有更精妙的招式,但思及這一招,卻覺得即使上場出手,也多半會被方誌興用這招攔住,免不了拳掌相交被其逼退。無色身為羅漢堂首座,功力在少林寺中也是佼佼者,他都遠遠不如,其他人自不必説。
“居士功力深厚,xiao僧遠遠不及,此番是我敗了!”無色站定之後,功力運轉,隻覺全身並無損傷,知道方誌興剛才是手下留情,平複心氣,向方誌興道。當然,他話語之中,也隻承認自己功力不如方誌興,而非少林羅漢拳不如全真大道拳。
方誌興微微一笑,對此也不理會,向周圍拱手一揖,説道:“不知在場還有哪一位大師賜教?貧道一一應著。”他和無色一共交手十九招,不過是數息功夫,可以説連熱身也算不上,因此毫不停留,積蓄挑戰其餘人。
天鳴方丈和方誌興xiao試一招,知道方誌興的功力遠非自己所及,但見其一拳逼退無色,甚至需要心禪堂師叔幫助才能消去後續勁力,心中仍是吃驚不已,知道自己這一輩中,論功力都與方誌興相差甚遠,即使上場,也不過自取其辱而已。想到此處,他便看向心禪堂七老,想要讓他們出手。至於羅漢大陣,天鳴方丈心知那是少林壓箱底的手段,也是最後的寄托,就是今日眾人全部落敗,隻要方誌興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他也不會用其和方誌興交手。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