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樸,皇後之下設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四等。桓靈二帝時期又恢複昭儀、婕妤兩個品級。
漢元帝真的後宮佳麗三千,當時大漢的後宮製度,除皇後外,以下定製十四等:
(1)昭儀,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第二十一等爵)
(2)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視中二千石,爵比關內侯(第十九等爵);
(4)容華:視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二十八等爵);
(6)八子,視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視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八百石,爵比左庶長(第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視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視鬥食。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禦、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總之就很亂。
李軒看著這些後宮製度的變遷,以及繁雜的等級,腦袋都大了。
而且王莽時托古改製,還限定各個等級妃子的人數。
和嬪、美禦、和人三人,位視公(三夫人);
嬪人九,視卿(九嬪);
美人二十七,視大夫(二十七世婦);
禦人八十一,視元士(八十一禦妻)。
凡一百二十人(不含皇後),與古製同。
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樸,皇後之下為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皇後,佩玉璽,金螭虎紐,文與帝同。
貴人,名額十位 ,佩金印紫綬,位同丞相,爵比諸侯王,俸祿數十斛;
美人、宮人、采女三等,名額不限 ,無爵秩,隻在歲時賞賜充給。
皇子封王,妾數原無限製,此時也定製,正妻稱妃,妾不得超過四十人。
東漢桓靈二帝時期,恢複了昭儀、婕妤兩個品級。
東漢後宮還有“才人”名號,但地位較低,沒有進入內宮爵級係統。
看過這些資料,了解之後,李軒覺得他要改改這個後宮的規矩。
這還僅僅是妃子,宮女、女官、宦官、女騎等等人員還沒算。
難怪後宮勾心鬥角,這多人放在一個籠子裏,一輩子都不能踏出籠子,整日無所事事,不鬥一鬥,怎麼引起皇帝的注意?
這尼瑪三千佳麗,每夜不停臨幸,都需要八年多才能輪過一遍。
但這是不可能的!
畢竟他們的身體不像李軒,鋼鐵之腎,永動機。
夜夜笙歌,會吃不消,而且皇帝也有喜好,喜歡的人就多去,因此入宮的妃子一生都見不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