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淩的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被霸淩的人身心都受到了傷害,辦了退學手續。霸淩對方的學生遭到了處分,這輩子的履曆裏麵可能都會背著這個黑點。
學校的校長聽聞此事,也顧不得什麼老師不老師的了,放棄了在報社外靜坐,急匆匆地趕回去為此事善後。
這件事情沒有贏家,無論是舉報者還是被舉報者,年輕的記者滿心傷懷,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一片好心,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受到此事的影響,曾經想要在調查記者領域雄心勃勃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他受到打擊,不敢再從事這個事業,變得畏手畏腳。很快,他離開自己曾經非常憧憬的現場調查領域,轉而成為了一名幕後編輯。
等到許明再遇見他的時候,曾經鋒芒畢露的年輕人已經變成了一名唯唯諾諾的中年人,他的不謹慎不僅使他自己的事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更使很多人的人生駛向了一個不好的岔道。
許明講的這個事情對於王思思影響很大,事實上許明帶回來的這個見聞不僅影響到了王思思的行事作風,還影響到了他所在報社裏麵的所有人。
和現在盛行的許多個人自媒體不一樣,他們這樣帶有官媒性質的媒體受以往聲譽影響,對於老百姓的影響力不是那些網紅們能夠比擬的。他們一開始的確有被網紅的聲音蓋過去的時候,但是後來許多標題黨和不實黨的出現,被新聞來回翻轉玩弄的老百姓長了心眼,自然會傾向具有權威性的他們。
權威性就是老百姓對於他們的信任度,而媒體的信任度則是一件又一件貨真價實的新聞造就的。隻有當這樣的信任建立起來,老百姓在社會上受了委屈,當他們覺得自己投告無門的時候,才會向他們這樣的新聞媒體求救。
新聞媒體本來就應該是社會的晴雨卡,上層決策者用它來傾聽底層的聲音,下層勞動人民用它來傾訴自己的心聲。這樣的溝通本來應該是非常正麵的,應該是對社會非常有益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向歪曲的方向。
王思思不想做那種無底線搏大眾眼球的人,她通過許明老鄉的事情知道,因為他們的權威性,很多時候他們的信息來源並非全部出自善意。這需要記者永遠保持理智冷靜,因為他們是社會聲音的放大器,雖然聽起來毀三觀,但是很多時候,這個社會真的就是誰聲音大,誰就有理。
記者的報道可以拯救很多人,改變一些人本該悲慘的命運。但是一旦報道失誤,就會和許明的老鄉一樣,毀掉許多人,使很多人的命運走向岔道。
她之前還是人的時候做調查記者就是很謹慎的類型,每一個報道都是她自己親自調查,理清楚前因後果之後,斟酌再三才發布出去。她沒進入報社的時候,帶她的大學老師很悲觀地告訴她,有很多時候,一篇報道的出現並不能解決問題。哪怕就是央媒,每年315晚會點名那麼多企業,也沒看到假冒偽劣產品全部消失啊,更何況其他體量趕不上它的媒體呢。
但是,她還是踏入了這一行,發報道的時候仍然很小心。她覺得自己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就像是一顆小石子。投進社會這樣的大江大河之中可能雖然看不見什麼水花,但是她做的事情總會影響到那麼幾個人,當她秉持著善念堅持一往無前的時候,總會對社會產生一些好的影響的。
而現在,她不是小石子了,她變成了一塊大石頭了,一塊砸進水裏,可以把水麵拍出滔天巨浪的巨石!
王思思覺得,小石子做事的時候,有小石子的做事方式。巨石做事的時候,自然就應該換種方式。她以前因為能力小,做事的時候顧忌很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她可以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