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敵我分析(上)
等到快天黑的時候蕭飛才帶著人從山上下來;“傑克,這幾天我們走過的地方那些重要的地勢以後我們都得設置崗哨不能讓其他人搶先了那樣的話對我們很不利!”
“放心的蕭少,明天我就安排具體士兵在那地方多設置下流動哨。”
“嗯,好下去吧,我累了!”蕭飛疲憊的說道,“好的,蕭少!”蕭飛簡單的吃過了一點飯菜都是柳煙專門派留守張家村的士兵騎車帶過來的!
經過幾天基地緊張的忙碌製造2,基地裏的建築物增多了不少,3座兵營在靠近大門哨樓的地方左邊排列的整整齊齊,右邊放著2座戰車生產廠。
基地的中間部分指揮部在正中央,在基地的後方放著2座3級礦場,車間裏終日的排放濃煙滾滾,緊靠著礦場的是3座幾十米高的電廠終日也響個不停電廠這幾個高大的建築占地就占了整個基地的三分之一的用地,倒也不顯得擁擠。蕭飛躺在自己的臥室裏想著基地的發展未來以及跟柳煙的大仇,想想都頭疼啊,自己還是實力不夠啊!怎麼拿自己一人之力對抗日本舉國之力。
“哎。這是場持久戰啊!自己應該跟後世的人學習建立根據地了這樣才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想明白此處蕭飛又充滿了幹勁。琢磨這自己現在擁有的實力。:”艾麗,幫我報一下現在基地的兵力如何?
“好的,蕭少,請稍等正在清算中!”不大會響起了艾麗的女聲;“中等士兵1392名,低級士兵120名,摩托車109輛汽車10輛50名防空士兵5輛A7V坦克。各式機槍150挺,迫擊炮140門,109名摩托車手10名汽車司機5名坦克手20名裝彈手。”
根據蕭飛的了解日本軍隊的編製日軍的基本單位是師團,它有多種編製、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製為四單位製、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製、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製為28500人。一是挽馬製、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人數為25000人。
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一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在侵華戰爭中、由於做戰消耗,同時、日軍感到四聯隊製師團行動不便,因此、又搞出了三單位製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兩種編製。三單位製師團的編製為師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步兵大隊無大隊炮小隊,炮兵聯隊為二十四門山炮或野炮,騎兵聯隊改為搜索聯隊,其他如輜重、工兵等後勤部隊也大為減少,編製人數為12800人。
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
這兩種部隊都是主要做為守備用途的,同時具有小規模的野戰能力到了武漢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戰場的擴大與戰爭消耗,日軍越來越多將三單位製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投入了第一線。因此、日軍進行了編製上的調整,將三單位製師團的後勤部隊予以補充,使總人數達到了15000-17000人。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四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達6000-7000人。該編製僅限於一線部隊,守備部隊仍為原編製。另外又開始將四單位製師團改為三單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