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解決一些民生問題(2 / 2)

但各類民生事情,卻讓蕭飛、李賀2人忙的不可開交。

關係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比如火柴、電燈、布料等等物品雖然不是很缺但是也不是很富足!特別是蕭飛收複了山東、江蘇以後更讓李賀這個財政大臣感到壓力陡增!這些平日裏不起眼的東西,卻是蕭飛不斷的頭大。不等他忙碌完李賀提出的各類民生產品恢複生產和新建廠子的批示,。

還有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長柳煙也就是蕭飛的老婆拿著3省需要開辦的學堂、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等近一百多座學校預算找到了蕭飛。

本來按照蕭飛的意思是不想讓柳煙管這些的,但是架不住柳煙的軟磨硬泡再加上現在蕭飛的兒子小金豆子也都3歲多了,在家了有張嬸幾個老媽子照顧自己閑的也是無聊,再加上柳煙留過洋所以蕭飛也就同意了讓柳煙暫時代理!

“這麼多錢?李文書交給你了!你看著辦吧!”蕭飛看了嚇了一跳立即找借口逃跑了。難怪不管古代還是後世沒人敢投資教育,教育花起錢來確實像是一個無底洞。整整一百多張報表上前前後後的需要建造70多所學校,經過李賀的統計大約需要900多萬大洋。

“哎!縣長你!、、、、行!我批!”李賀最終還是咬牙同意了!不過說李賀還是挺明白是非的!因為他知道以後沒有文化沒有知識那麼早晚會有一天又被鬼子欺負了!今天是東洋鬼子下次說不定就是西洋鬼子了!李賀知道近來我國社會愈趨愈下,最大原因為教育落後而不普及,凡事皆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也咬牙普及教育列為重點來抓。因為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哭孩子!

在蕭飛的支持下,財政大臣李賀的批準下。一箱箱的白花花大洋被支援了下去!在教育部長柳煙的監督下,河南、山東、江蘇三省的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教育經費不僅從未拖欠,而且逐年增加。1941年之前每年是100多萬,到1941年後就已經增加到了900多萬。

現在蕭飛的地盤已經有三個不論哪個時代的人口大省,河南、山東、江蘇。還在初步的人口估算中,地盤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億。隨著逃難人數的遷入,這個數目還會更多。

若是全麵發展教育,柳煙提出來的9百萬這個金額並不算多。隨後的2年多的時間內,在這三省總計建造了213座小學,400餘座中學,大學40餘座!總投資幾千萬大洋!

隨著蕭飛實力的增加,另外借助著此次機會,建設的幾十所大學,開始不斷的收容各地的投奔過來的熱血青年們。蕭飛鼓勵各區縣辦學,將教育工作的好壞作為考核各地長官政績的主要內容之一。他還製定了《義務教育法》,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入學,而且所有費用由政府買單!勒令學齡兒童入學。使初小學生人數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迅速增加到1942年年底的200餘萬。

不得不說蕭飛搞教育確實很賣力氣。就這一項免費教育的措施基礎上,蕭飛就贏得了各省百姓們的愛戴!作為頭號功臣的蕭飛就不由的硬著頭皮繼續加大投資了。

即使在中國內憂外患最艱苦的時候,蕭飛也沒有停止對教育的扶持,因為這是一場造福子孫的幸事,支撐起了後來中華民族文化和科技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