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洛陽城。
春節即將到來,整個洛陽城都沉浸在大雪的籠罩中。
董卓坐在書房兩眼半眯著,手裏握著一個小巧的暖爐,聽著他的二女婿李儒在念曹操發出來的檄文。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夠了!”
董卓猛然睜開雙眼,仿佛一頭剛剛從沉睡中蘇醒的老虎。
“什麼大義,他曹孟德不過是宦官之後,若不是我啟用他,誰把他放在眼裏,豎子如今居然也敢稱大義!可恨!”
李儒也是默然,為了能夠讓天下人承認。董卓起用了很多威望極高的名士,又替陳蕃、竇武等人“翻案”。他提拔蔡邕,也擢用了韓馥、劉岱、孔伷,叫這三人分別為冀州牧、兗州刺史、豫州刺史,荀爽是一位布衣名士,董卓拜他為三公之一的司空。其他兩位三公,司徒楊彪與太尉黃琬,也均是一時之選。可惜,這些人非但不領情,韓馥、劉岱、孔伷三人還公然參與了反董卓的聯盟,這如何不讓董卓憤怒。
“現在在聚集在酸棗會盟的都有哪些人。”
盡管董卓感覺很憤怒但他不能不正視眼前的危機,關東諸侯隨便挑出任何一家都不可能是董卓軍團的對手,但如果整個關東的勢力都動起來的話,就算是擁有強大戰力的董卓也必須考慮是不是有必要暫避同盟軍的鋒芒。
“眼下有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還有就是袁紹與曹操了,不過這群諸侯誰也不敢當這個盟主,最後是廣陵太守張超的功曹臧洪做了關東聯軍的盟主。”
董卓聽了以後不由得哈哈大笑。
“關東諸侯也不過如此。”
李儒卻並沒有嘲笑關東諸侯,他隻是沉吟了半響,畢竟這些人是在反抗朝廷,為了自己的利益誰也不願做這個盟主也在意料之中,但不管誰是盟主,董卓軍團與基本代表了整個關東的關東聯軍必定是要有一戰的,但是這些諸侯各自為政,他們剛剛聚集在一起肯定都是熱血沸騰,目標一致,但隻要過了一段時間再稍加挑撥,恐怕這個同盟就會四分五裂,這個時候李儒突然想起來有一個不但沒參加關東聯軍還送來了奉貢。
“還有徐州刺史陶謙,派遣使者向新帝奉貢。”
“咦,陶謙?”
董卓不由得笑了。
“這個老匹夫,他肯定也有要求吧。”
“咦,嶽父認識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