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吳郡太守(1 / 2)

糜芳隻能陪陶應到陶謙的書房門口,即使他是糜竺的弟弟,卻也沒有資格進入陶謙的書房,能進入那裏的或是陶謙的心腹重臣比如曹宏,或是賢名遠揚的名士比如王朗,再有就是能夠代表著徐州本土勢力的趙昱,陳登與糜竺,當然身為陶謙的兒子,陶商與陶應都有資格進入,隻是陶商對待政治軍事是半點興趣也沒有,從來不參加這種代表徐州最高權力的會議。

可惜這四點糜芳哪一個都不沾邊,看著糜芳羨慕的目光陶應笑了笑。

“也許你現在無法進入那裏,但將來你可以來我的書房。”

陶應笑著拍了拍糜芳的肩膀,推開房門進入陶謙的書房,而糜芳若有所悟的在中庭站了一會才轉身離開,陶應並不知道很多在他看起來很隨意的事情就能讓一個人緊跟他的腳步。

“父親,不知道叫孩兒來有何要事?”

書房中除了陶謙還端坐著四個人,趙昱王朗分別去廣陵郡與會稽郡上任了,陳登糜竺曹宏三人一直都是陶謙的信賴的謀士,此外在一旁還坐著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士,陶應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

陶謙也沒有為陶應介紹這個人。

“前些日子我給揚州六郡的太守分別修書一封派使者送去了,今日各位太守的回信也陸陸續續的到了,唔,應兒你來猜下這幾位太守的態度。”

本來想給陶應講述一下的,不過陶謙臨時改變了主意,想要考考這個兒子。

“兒子不敢亂猜幾位太守的心思,不過既然父親問了,那我就胡亂的說上幾句,會稽太守的王朗大人自然不必說了,九江太守的邊讓一向與父親交好,肯定也是支持父親的,吳郡太守盛憲與廬江太守陸康都是一時的名士,也願意服從朝廷的管轄那麼對待朝廷任命的征東將軍一定也是服從的,父親在丹陽本來就很有威望,丹陽太守吳昕肯定也不敢跟父親做對,但父親仍然沒有征服揚州的喜悅那麼問題一定出在豫章太守王獒的身上了。”

陶謙聽了欣慰的一笑。

“不愧是我的兒子啊,雖然說的不完全對,但也相差不多了。”

“恭喜明公後繼有人啊。”

糜竺自打決定將輔佐陶應成為陶謙的繼承人後,就一心為陶應謀劃,可以稱得上是陶應的急先鋒了。

陳登對於陶應的見識還是比較認同的,但隻是微微點頭表示讚賞,陳登還是無法把陶應視為陶謙的繼承人,陶謙能力出眾,手段強勢,僅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將徐州經營成自己的大本營,而陶應能力平平,而且從陶應的三分天下的理論上來看,這個人沒有太大的進取之心,也許是一個守成之主,但還是不能讓眼界頗高的陳登陳元龍表示認同。

曹宏一向與陶應的哥哥陶商交好,他認為陶謙的繼承人隻能是長子陶商,因此對於陶應的鑽營十分的反感。

那名不知名的文士將三人的反應看在眼裏,對著陶應微微一笑,表示認同。

四人中有兩個人支持自己陶應的腰板還是硬了一些。

再說那豫章太守王獒,字海威,揚州柴桑人。熹平元年,會稽許昭起兵,以王獒為軍師,立其父王生為越王。臧旻拜揚州刺史督軍滅之,生獲獒,見其異相,遂收為徒。從臧旻為軍司馬。中平元年,張角起事,號為黃巾。征獒為步兵校尉,宛城一役戰功頗多,黃巾平,封豫章太守,領北軍中侯。

王獒也是一個強勢的人物仗著手下也有不少軍隊,對於陶謙的拉攏並不在意,這就引起了陶謙的不滿,本來陶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陶謙一是年紀大了不想去耗費那些精力,二是自己的兩個兒子都不是做官的料,自己又給他們留下這偌大的家業隻怕他們在亂世之中不但不能保全自己的基業還會給自己的兩個兒子造成滅頂之災,天下大勢這個時候也並不明朗,陶謙也沒有看重的英雄能夠在自己死後保護自己的家族,然而陶應的突然開竅讓陶謙重新又燃起了野心,他本來就有能夠足以吞並揚州江東六郡的力量與聲望但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也就導致計劃一直沒有完全實行,但隻憑著高談闊論還不能讓陶謙下定決心將基業完全交給自己的兒子,究竟能不能繼承還要曆練一下。

“唔,應兒說的不錯,各郡太守都對為父上任征東將軍都上表祝賀,而且還送來了各郡的人口戶籍,王獒雖然不服管教但也不敢真的和我作對,但是吳郡太守盛憲年紀大了,感覺治理吳郡力不從心,希望我能再派一個人過去擔任太守接替他的工作。剛才我與諸位大人商議了一下,就由你作為吳郡太守去接替盛憲大人,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