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張昭(二)(1 / 2)

趙昱也是一個堅定的陶謙派,看了信後稍一思索,就派人邀請了張紘、秦鬆、陳端三人來府裏喝酒,這三個人都是廣陵一帶的名士而且與張昭交好,雖然三人沒有出仕,但趙昱一直把三個人當作座上賓。

這次召集三人聚會也是為了替陶應揚名,在聚會裏趙昱故意說漏了嘴把陶應的三分天下的戰略說給了三人聽,張紘、秦鬆、陳端三人聽後反應也是不小,再聯想起前些日子陶應去彭城請張昭的事情,三人如何想不明白這是趙昱在替陶應說好話,想借他們的口把話傳給張昭,雖然聚會後趙昱千叮嚀萬囑咐要三人千萬別說給別人聽,而且暗示三人,陶應最近還要去拜訪張昭,而且陶應的性格和他老爹不一樣,陶謙為人強勢,但陶應很隨和是個很好相處的人,三人回到家立馬就把這些情況跟張昭說了。

張昭聽了也是頗為吃驚,原來不是陶謙要請自己而是陶謙的兒子吳郡太守陶應來邀請自己,而且在聽了三人的介紹後這位二公子看起來還要來拜訪張昭,能讓趙昱親自做說客的人肯定不會跟平常人一樣,略微思考了一下,張昭就決定回到彭城等待陶應的第二次拜訪,親自來看看陶應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張紘卻有不同的意見.

“既然二公子有求才若渴之心,我等何不送上二公子一份大禮?”

張昭猶豫了一下。

“我們有什麼大禮可以送給他的?”

張紘、秦鬆、陳端三人對視一眼都是笑而不語。

張昭馬上就領悟了,張紘、秦鬆、陳端這三個人終於也耐不住寂寞準備出山了,想來也是,陶謙吞並揚州的心雖然算不上路人皆知,但也瞞不過他們這些有心人,他們這些人苦讀詩書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在這天下之間一展抱負,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出仕的大好時機。

以前不願意出仕一是因為陶謙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野心無法讓他們一展才華,二就是陶謙的年紀大了,漢代人們都比較注重容貌,就像陶應繼承了陶謙的風格,個人容貌出眾,再加上陶應年輕,性情豁達又求賢若渴,還有一個可以在名義上占據四州地盤的老爹,這樣的人物才是這個時代名士心中的明主的形象,像愛哭的劉老板,大耳垂肩,垂手下膝(耳長手長)相貌堂堂,人們就認為他很有帝王之相。而曹操就長的差點了,身材矮小,麵相也不帥,就很適合做漢賊這種反麵角色。

“如果陶公子真的像趙太守說的一樣,有大誌向而且又求賢若渴,那第二次見不到你,還會來第三次,第三次也不在那還會來第四次的,這樣求賢若渴的美名一旦傳到天下都知道了,到時候聽到吳郡太守陶應的名字誰不願意來投奔呢?”

“千金買馬骨,如果陶應真的能對自己這樣的禮遇,不僅很快就會有賢才來投奔了,我也願意為他奉獻自己的力量。”

商議已定張紘又派了幾個家人跑到張昭和陶應居住的地方盯著,看陶應會有什麼樣的舉動。

又過了五天,陶應又帶著糜芳和自己的部下購置更加貴重的禮物,再一次來到張昭隱居的地方,雖然已經有三顧茅廬的心理準備了,但對於張昭再次的避而不見陶應還是比較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