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盜賊襲擊事件的第三天,陶應一眾人重新啟程,廣漢帶著兩千名士兵在後麵保護百姓,陶應自己帶著兩千人繼續慢慢的向著吳縣進發。
陶應遇襲一事果然震動了吳縣上下,太守盛憲,唔,現在應該是前太守盛憲了,但畢竟兩人還沒有交接,盛憲還是能調動吳縣的軍隊,派了三千漢軍一起出來迎接陶應。
陶應的部隊剛剛走了不到一天,孫乾帶著盛憲派來接應的部隊就與陶應回合了。
媯覽、戴員作為盛憲的得力部下被派來迎接陶應。
在眾軍的護持下,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吳縣。
吳縣的百姓都很好奇新來的郡守是個什麼樣的人,雖然陶應也有一些名氣傳到吳郡,但畢竟還不強烈,於是陶應的部隊就受到了夾道歡迎的追捧。
陶應很清楚民心有重要,於是他事先告訴掌兵的廣漢與糜芳:“入城之後,倘若軍紀散亂,屠戮百姓、侵擾良家,就會失去民心。我想得到吳郡的士民之心,就要約束軍人的暴亂之心!”所以陶應給他們的軍令就是:“申明軍紀,禁止擄掠!”
這樣的行為得到了張昭等謀士的一致讚同,軍隊在城外駐紮,陶應隻帶了三百名精壯的士兵進入吳縣,這下百姓們見到陶應的真人了,英俊的外表繼續散發著魅力,陶應也風騷的經常向著民眾微笑揮手。
古代的百姓們哪見過這樣的郡守,一時之間百姓們對陶應都是大有好感。
盛憲也是一時名士,當然不會親自出來迎接陶應,但為了表示尊重,盛憲還是派了自己的兩個弟弟盛宏與盛仲,都尉許貢,都出來迎接。
陶應與眾人在三人的帶領下來到郡守的大廳,盛憲早已等待多時了,不過在第一時間見到陶應的時候,英俊的外表再一次散發了自己的魅力。
隻見那盛憲長歎一聲“我怎麼沒有這樣的兒子啊。”
然後起身迎接陶應。
兩人先是辦了交接的手續,接著盛憲與陶應就談到了遇襲的問題。
“聽說賢侄在路上遭到賊寇的襲擊,不知道有沒有線索知道是誰幹的。”
“我的部下魯肅看到了那賊寇的頭目身上繡著一頭白虎,不知道吳郡有沒有這樣的人。”
聽到了陶應的介紹,盛憲冷哼了一聲。
“哼,果然是此人,吳郡雖大,但身上紋白虎,衣服上繡白虎的隻有一個人,就是山越的宗帥嚴白虎,他占據了烏程縣,手下的兵馬也有數萬人。”
“果然是嚴白虎。”
盛憲的話正符合了陶應的猜測,盛憲沒想到連遠在徐州的陶應都聽說過嚴白虎的名字,心裏有點愧疚。
“唉,都怪盛某剿匪不利啊。”
接下來盛憲的興致大減,與陶應說了幾句話,就帶著兩個弟弟盛宏與盛仲告辭離去,盛憲已經不再是吳郡太守了,他的部下媯覽、戴員、許貢等人也就成為了陶應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