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農曆庚午東漢初平元年二月
一代梟雄董卓正在自己的房間裏大發雷霆。
“敗仗!敗仗!我董仲穎麾下的精兵強將都怎麼了!戰敗!戰敗!關東聯軍就這麼不可一世嗎!”
李儒靜靜的侍立在一旁,他很清楚西涼軍團還是那個西涼軍團,但主帥們卻已經不是那些主帥了,數月之間,自己的嶽父已然被權勢所吞沒,在擁有了大量的金銀美女之後,當年那個西涼猛虎的氣勢已然不再,而失去董卓這隻猛虎後,西涼軍團已經是四分五裂了,李榷、郭汜、張濟、樊稠這些曾經對董卓無限忠誠的戰將們都已經起了異心,曾經駕馭這些人們的董卓真的看不到這些人的小動作嗎?不,他肯定看到了,隻是貪圖這些時日的享受,不願意去承認自己對西涼軍團逐漸失去掌握力的事實。
在發了一通火之後,董卓頹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李儒,我們遷都吧,去長安。”
“諾。”
李儒沒有問什麼,隻是靜靜轉身離去。
就當李儒離去的一刻,身後又傳來董卓堅定的聲音。
“我董仲穎親自去和那些關東反賊作戰。”
李儒微微一笑,加快了腳下的步伐,不管嶽父變成什麼樣,我李儒都是他的女婿,沒有嶽父就沒有我的今天,在這個時代,論權謀、論才智,我李儒,都隻是個小人物罷了,但小人物也可以做的了大事,就讓我這小人物,在這亂世點燃一把熊熊烈火吧!
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見關東軍氣勢甚盛,對洛陽形成威脅,決定遷都長安,遷都之前,董卓先鴆殺前少帝弘農王劉辯;又因袁紹帶頭反對自己,大殺袁氏,自袁紹叔父太傅袁隗以下,袁氏死者五十餘人,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因反對董卓遷都長安,被免官。董卓又脅迫獻帝遷都長安,又驅迫洛陽百姓數百萬口同行。途中百姓遭軍隊抄掠踐踏,加以饑餓勞累,死者不計其數。董卓又下令將洛陽的宮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燒毀,方圓二百裏化成一片灰燼,無數皇帝陵墓也遭到大肆的破壞,大量的財報被西涼軍團帶走。董卓本人則屯兵洛陽,與關東軍相對抗。
就在董卓軍團與關東聯軍再度爆發大戰的時候,徐州、揚州依然是一片升平,大量的北地人口湧進二州,擁有了這些人口也就意味著陶家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軍事力量,陶謙就把徐州的三萬名常備士兵擴充到五萬人,陶應也將一些山越兵編入軍中,軍隊的規模也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同時陶應也得到了吳郡四大家族的善意回應。
陸家主要的子弟都跟隨陸康去了廬江,留在吳郡的是陸氏一族的陸纖,被陶應任命為城門校尉。
顧家的家主顧雍也擔任了烏程長,作為烏程縣令。
張家的家主張允也出任了東曹掾一職,擔任了陶應的幕僚。
朱家的家主朱恒年幼,無法出任官職,但也拜了張昭為師,陶應待張昭以師禮,朱恒也勉強算得上是陶應的師弟了,同時陸纖的孫子,年僅七歲的陸遜也拜了張昭為師,陶應從來不打理吳郡的郡務,這些郡務陶應全部都交給張昭打理,張昭事務繁忙當然沒時間教小孩讀書,朱陸兩家也不期望自家的弟子能從張昭身上學習什麼,這隻是四大家族全麵向陶應全麵支持的象征。
獲得了四大家族的支持,張昭處理郡務也簡單了很多,此時張昭、張紘、秦鬆、陳端四人與陶應人正坐在書房內討論陶謙的回複。
“父親來信,丹陽太守周昕因為政績突出被父親征調到身邊,因此丹陽太守的位置也就空了出來,張紘先生,父親向委托您去做丹陽太守。”
“張紘何德何能敢擔當太守一職。”
“先生不必自謙,以先生之才治理一郡何難之有。”
張紘略一沉吟。
“在下若是再推辭就顯得矯情了,好,在下願意擔任丹陽太守一職。”
秦鬆、陳端都是略有羨慕的看著張紘。
“我等經常說到如果我做了一郡的長官會如何如何,今日子綱已經走到我等前麵,可以大顯身手了。”
“諸君不必羨慕,我陶應絕不會虧待在座的各位,丹陽多山越,先生到了丹陽還需要好好實行我等定下的治理山越的政策。”
“請主公放心,張紘一定為主公拉出一支精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