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這裏果然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啊。”
陶應傲然站在軍營的高台上,俯視之下十萬大軍的營帳盡布於眼下。
“是啊,無論看風景的人是誰,這風景可是永遠也不會變。”
一名年紀頗大的文士立於陶應的身後。
“咳咳,這麼高的地方還真是寒冷啊,不適合我這樣的老年人了,還是像將軍這樣有朝氣的年輕人適合這裏啊。”
陶應偏過頭來,望著一副笑眯眯老好人樣子的華歆,嘴角也是微微上翹。
“華太守約我至此,恐怕不是為了看風景這樣簡單吧,有話不妨直說,此地隻有你我二人,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再無第三人知道。”
此人正是陶謙任命的豫章太守華歆!
“是了,將軍氣血正盛當然不同我等這種老邁之人說話含蓄,那麼我華歆也就倚老賣老了。”
華歆向陶應靠近了幾步。
“諸侯坐大,皇權失勢,此應大漢之末,如今將軍父子據有徐揚二州,何不趁此機會以討伐袁術的名義出兵豫州。”
陶應伸出食指指向台下。
“沒有見過如此美景,就不能明白天下野心家之心,袞州曹操、荊州劉表、汝南袁術,包括關內的李催郭汜,誰人不對豫州有野心,可惜父親年邁不敢久離。”
“將軍是恐徐州有變?”
“不錯,袁術名聲雖大,卻實力不足,不足為懼,隻是袁紹曹操虎視徐州,不敢大動刀兵。”
“袁紹與公孫瓚於北方接連大戰,兵甲不休,但有公孫瓚牽製,也沒有力量來對付徐州,那將軍擔憂的就是袞州的曹操了。”
“不錯,我聽說曹操收編了青州的黃巾軍,號為青州兵,恐有十餘萬人,袁術稱雄也非庸才,我軍與袁術軍交戰時日定然不少,我若是曹操,肯定會趁袁術拖住我江東軍的機會進攻徐州,倒時以徐州的軍力,恐怕很難擋得住兵多將廣的曹操吧。”
“唔,我在洛陽的時候也見過曹操這個人,的確稱得上是雄才大略,如若此人親自領兵來打,徐州恐怕無人能擋。”
“父親年邁,這也正是我的擔心之處。”
陶應的權勢來自於陶謙的給予,雖然丹陽、吳郡都在陶應的掌控之下,但如果陶謙否認他這個繼承人,那兩郡還能給予陶應多大的支持就不好說了,陶應自認為沒什麼本事,目前陶應的優勢隻有兩點一點就是知曉天下走勢,第二就是敢於放手任用人才,他知道隻要贏得這些人的忠誠,那他們就會緊緊的跟隨自己。
陶應的部隊以丹陽兵為主,以陶謙的影響力,一旦徐州有變,對於丹陽兵這支部隊的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是,這一年,曹操出兵徐州,陶謙病故,劉備接受徐州的重要時刻。
華歆默認無語,他為官清廉,在豫章出台的號令和措施都清靜而不繁亂,深得當地百姓愛戴。但這不意味著華歆就是一個迂腐之人,他看得出大漢將亡,他看得出陶家父子的野心,他看得出天下間以陶家勢力最強!他願意輔佐陶應,陶應是陶謙這些部下默認的繼承人,但隻是默認的,陶謙從來沒有正式宣布過自己的繼承人是陶應,而陶應之上還有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哥哥陶商!長子與幼子奪嫡,這是很多王朝士族落魄的起因之一。
陶家已據江東,更有徐州為外圍,兵勢財富都令諸侯貪心,麵對如此權勢陶商會不動心?陶謙年事已高,陶商身為長子就在徐州,一旦有變故,陶應遠在揚州征戰來不及回轉隻怕這大好江東就要轉手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