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大廳三人,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著,聊到了寶林洞。《biqime《文>網》
林樵人道:“盡管那片陰森森的林子,被真人說是一片寶林,那些醜陋怪異的禽獸蛇蟲,在真人法眼中都成了可愛的精靈,但是,一想到那林子中那個黑乎乎的深不可測的山洞,我至今依然感到可怖。”
廣潮真人道:“有那麼可怖嗎?”
南山月道:“緣!”
林樵人不理會南山月一字之意,顧自道來:“樵夫在塵世打柴為生,終日在山裏轉,進過的山洞不少,可那個山洞,我就從來沒想到要進去看看。”
南山月道:“不是你想看不想看的問題。緣未到而已。”
林樵人仍不理會南山月話意,隻管接著自己的話薦,道:“那位女俠,看中那個地方作為修練之所,真人說,女俠是那個山洞九百年前的洞主轉世的,我相信,但現在,她畢竟是個弱女子,我不敢去設想,在那個山洞,她是怎麼過的。”
南山月笑而不語,隻顧呷茶。
真人道:“要在往日,孩子們好奇,要進那林子去看看那山洞,我都嚴令不許進。”
林樵人道:“那今天……”
真人道:“這今天呀,該來的都來了。我叫殘月去寶林洞,她一點也不訝異。一切,就這樣自然。”
南山月道:“不該來的,可能也會來。”繼而又道:“既然來了,就是該來的。”
對身旁這位兄弟這些沒頭沒腦、自相矛盾的話,林樵人不知聽過多少次了,便不再理他,低頭品茶。
卻說殘月路遇茶妹,喜道:“師尊叫我們去三鬥田木屋請師叔師嬸。”
茶妹喜道:“好哇!”
排金山下三鬥田木屋在梅花新村後麵四百步遠處。
卓文夫婦乃博學高雅之士,也曾想施展濟世之才,進入仕途後見官場混濁、世風日下,便全身而退。他們決絕地摒棄一切現代器具,用石頭取火,保留火種,過起男耕女織、男獵女畜的田園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寫東西,是用非常簡潔的“春秋”體文字在竹簡上刻。他們木屋前有一塊田,可以打下三鬥稻穀,所以,孩子們喜歡稱他們住的地方為三鬥田木屋。木屋東邊是赤米溪上遊,溪邊有一小片天然田園,他們引進溪水後,稍為耕耘,撒下穀種,便有禾苗長勢良好,故他們給那兒起個地名:禾皋。
他們也感覺出廣潮紅林南山月等非俗類,但他們從來不問不說。他們喜歡這些鄰居,但卻不想去攀附。孩子們親熱地稱他們為師叔師嬸,他們也樂意教孩子們許多人世間的文化知識,卻不打聽孩子們身世。
他們少年時,像同時代許多中國少年一樣,都是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者,不相信任何超自然力量。年長之後,他們知道國外許多頂尖的科學家,研究到最後,常常會偏向或陷入有神論。牛頓就是神學家。愛因斯坦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他們現在對有神無神這個問題所持的態度是:有則有之,無則無之。不刻意相信什麼,不信什麼。即使看到超自然現象,他們也是一副無所謂的神情,幻覺也罷,見鬼也罷,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夫婦正在準備晚飯,卻見殘月茶妹驚慌失措飛跑而來,上氣不接下氣,道:“有……妖怪……追……我……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