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采、張溥二人,聞崇禎言中應社二字,臉上盡是春風之色。
見是孫閣老府中少爺,問罪之人皆打退堂鼓,皆稱罪過。
眾人曉得那孫承宗風頭無量,不是惹不起,是極其惹不起。
王承恩皺起眉頭來,想起那應社之人曾於太倉硬懟閹黨顧秉謙。
所撰散文,膾炙人口,引起東南震蕩,而應社為首者便是這張采、張溥二人。
其文采斐然,就連周廷儒、錢謙益、溫體仁等東林黨之人為其背書。
一時間二張名震浙江、湖廣之地,但很快被朝野彈壓,倒是崇禎東竄西跑,不知此事。
崇禎也輕皺眉頭,不解為何會遇到二人,但麵前尚有一事需其解決。
道:“既是兩船剮蹭,並無傷員,當盡快解決,隨意大打出手,實在是丟了大明之臉麵!”
麵對崇禎的嗬斥,眾人連連賠罪,約定一刻鍾便可解決。
轉過頭來,對著張采二人道:“某家見過二位,這廂有禮!”
張采二人一一還禮,張采率先開口道:“公子欲往何處?”
崇禎笑道:“往南昌府,與好友同遊鄱陽湖!不必稱呼公子,二位為長,喚子初便是。”
張溥則是說道:“既然如此,我兄弟二人欲往蘇州,若子初時間充裕,可否一同前往。”
麵對張溥的邀請,崇禎一愣,卻忽然想起一事。
有“小東林”之稱的複社,貌似在蘇州成立,二張此行應是如此。
便不推脫,笑道:“既然兄長邀請,怎能不從,怕要給二位兄長添麻煩了!”
張采回道:“無妨,有子初從行,便是最好不過。”
王承恩不明所以,默默侍奉在崇禎左右。
幾刻後,船隻往蘇州而去,二張房內,張采笑著道:“乾度兄,為何邀請子初前往尹山?”
張溥笑而不語,便道:“孫公聲名大振,且又乃東林人士,與其子交好,日後方便行事。”
張采卻道:“傳聞孫公子嗣唯有長子、三子文采驚州,這子初不聞其名啊!”
“受先,無妨,且待尹山一行便知。”張溥道。
另一處屋內,崇禎問道:“王伴伴,可知這二張?”
王承恩回道:“皇爺,這二張文采斐然,出口成章,連錢謙益等人都為其背書,是個難得的人才!”
而在崇禎心裏,這二張乃是絕佳的忽悠大師,多少登科進士、文武百官,皆稱複社門下。
尤其是張溥,在鄉野之中遙控朝廷,以閑人之身執掌天下,差點以一己之力幹翻朝野!
但諸多門人卻仍挽救破敗的大明,也算是極端之人。
水西城外,朦朧的士卒剛睜開雙眸,便立馬癱軟在地,指著城外瑟瑟發抖,半晌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兄弟笑道:“狗娃子,咋的了,啥玩意,這麼害怕,不會是昨夜王寡婦把你的魂勾走了!”
往城外一看,麵色大變,竟有數萬大軍,陳列在前,旌旗林動。
急忙喊道:“官軍來了,官軍來了!”
安位得了消息,迫切的上了城牆,見數萬大軍,眼神閃出一絲狡黠。
大喊道:“準備作戰!”
城牆上的叛軍手持弓箭、長槍注視著麵前的明軍。
軍帳中,虎大威直言不諱道:“朱公,依末將之意,先轟殺幾番,強攻便是!”
而林兆鼎卻是說道:“這水西城,百姓頗多,若是斷了糧草、水源,定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