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時候海邊的漁民過能很窮,出海捕的魚不讓自己賣,他們打回來的魚自家吃不了,賣又賣不了,所以最後隻能堆在門口漚糞,留著種地當肥料來用。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漁民開始以家庭為單位,自己購買漁船捕魚,他們才能把魚運到鎮上、縣裏和市裏去賣。
鄭宇的小叔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先買了一條不到五米的小漁船和父親出海打漁,那時候由於船小他們隻是在近海二十裏的範圍之內活動。船小成本低,除去成本還能剩下不少錢。沒過幾年就換了大船。大船就可以去遠洋了,從此以後鄭澤仁就再也不跟船了。
鄭宇看著爺爺收網收的滿頭大汗,心想自己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怎麼能讓七十多歲的老人幹這麼重的活,“爺爺,我看你也累了,要不我來收網你掌舵!”
聽著孫子的話,鄭澤仁知道這是孫子心疼他,這些年隨著年紀一年年變大,體力大不如前了,要是在年輕幾歲,一個大小夥子也不夠幹什麼的!所以他沒有堅持就和孫子換過來的同時叮囑道:“小子,注意別掉到海裏去,現在的海水還有點涼!”
“爺爺,你就放心吧,沒事!”說完鄭宇就開始收網了,剛開始還有些生疏,可是慢慢地就熟練起來,在經過近半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把網全部收上來了。
本次撒網的收獲是僅僅蝦爬和十幾隻對蝦,大部分還不大,隻有三隻十幾厘米的,魚一條也沒有捕到,看著今天的收獲鄭澤仁苦笑著說,“小子,看來今天我們爺孫倆還是運氣不太好,不過還算有收獲!至少沒有讓我們一無所獲!”
在返航的途中鄭宇蹲在船艙裏忙著收拾整理漁網上的雜物,剛收拾沒有多久,他看到一個像是皮一樣的小包裹,於是他把這個包裹從網中拿出來用手捏了捏,感覺到裏麵可能是個瓶子之類的東西。這讓他的腦海中想到了成龍和舒淇主演的電影《玻璃樽》,心說難道我也能遇到這麼不可思議的一段戀情。
就在鄭宇蹲在船艙裏做著他的春秋大夢的時候,鄭澤仁坐在船幫上看著孫子手裏拿著一個不知道是什麼包著的包裹在那裏發愣,“小子,我們很快就回去了,你不趕快地清理漁網,蹲在那裏發什麼愣呢!”
被爺爺鄭澤仁這麼一吆喝,鄭宇從遐想中清醒過來,“爺爺,您看我手裏拿著的是什麼東西!您覺得會不會是因為我們今天沒有什麼收獲,龍王爺給我們爺孫送來的寶貝!”說著把手裏的包裹舉起來給鄭澤仁看。
“臭小子,想什麼呢!你爺爺和大海打了一輩子的交道,我們漁民能夠在大海裏打漁生活,已經是龍王爺給我們最大的寶貝了。”鄭澤仁看著鄭宇笑罵道。
“不是龍王爺給的,說不定是古代沉船留下的寶藏也說不定呢!離我們這裏不遠的長灣港不是在隋唐時期就成為東部沿海的重要商埠;明末清初,更是商賈雲集。而且我們這裏曾經也鬧過倭寇!”鄭宇辯駁道,其實這話說出來就是鄭宇自己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