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荀攸夜探(1 / 2)

過了許久,劉協從自己的思緒中醒過來,晃著小腦袋,對自己的剛才的小打算滿意的不行了,估摸著秀兒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便跳下太師椅,在書房裏轉悠起來,一會兒看看六韜,一會兒看看孫法。發出一聲感歎,這東漢別的不好,可是這在來世價值萬金的藏書倒真的是不少。

劉協也知道做事不能急在一時,便收起心思,捧著本六韜坐在太師椅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劉協在書房用膳後,收到宮人來報,說是黃門侍郎荀攸應召而來。

劉協眼睛一亮,對著宮人道:“快宣荀攸來,快宣,快宣。”

宮人退下後,不半響,屋外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臣黃門侍郎荀攸應召前來叩見陛下。”

劉協跳下太師椅,因為下午看書看得太久,許久不曾活動,一下地,哎喲的一聲,一下沒站穩摔倒在地。劉協隻好爬起來,對外喊道:“荀大人,進來吧。”

房門被打開,秀兒領著一位正直青年的文官打扮模樣的人進來。

那文官看到已經站起來的劉協,恭謹的叩拜到:“臣叩見陛下,陛下萬安。”

劉協小嘴兒都笑裂開了,連道:“免禮免禮,你就是荀攸吧。”一邊說著一邊打量低著頭的荀攸,儀表堂堂,文骨之風濃厚,也算是美男子一位了。

荀攸聞言起身,依舊低著頭道:“臣遵旨。”看著荀攸低著頭不說話,劉協也有點尷尬,不知道從哪裏開口。劉協不說話,荀攸也老老實實的低著頭不說話,也不發問。秀兒早早的就退了出去,這偌大的書房就一大一小兩個人尷尬的站在哪裏。

過了一會兒,劉協實在是受不了這樣尷尬的氣氛,有點鬱悶的轉身坐在太師椅上,有點賭氣的對著荀攸說:“荀大人,你知道朕找你是做什麼嗎?”

“臣下不知,請陛下明示。”荀攸還是直愣愣的站在書房中間低著頭回到。(低著頭是禮節,不經批準,不可以抬頭看皇上,不知道東漢是不是這樣的禮節...)

“抬起頭吧。”劉協對於這樣的對話有點不適應,畢竟他的思想裏還帶著來世的人人平等的思想。荀攸抬起頭,依舊不直視劉協,目光瞥向一邊。

“荀大人,你在董卓手下為官做事,可還習慣?”劉協突然蹦出這麼一句話。荀攸剛抬起來的頭又低了下來,不吭不卑的回到:“回陛下,臣乃漢臣,雖未微末,不敢忘君恩,與賊逢上作亂。”劉協笑道:“荀大人這是說董大人在作亂咯?你可知董卓從亂臣賊子手下救得朕,又駐兵洛陽,震懾宵小,保朕安危,如此功勞,怎得說是賊。”

荀攸答道:“臣不敢說董大人為賊,隻是廢長立幼,妄代君行君事,駐兵洛陽,夜宿皇宮,帶劍入朝,殺伐百姓,軍隊擾民此類之多,正如陛下所說,怎能為賊?”

劉協樂了:“我說荀攸,你跟朕一個九歲小兒頂嘴有意思嗎,你直接說董卓目無王法,擁兵自重,敗壞朝綱,是為賊子得了,何必跟朕抬扛。”不等荀攸回話,劉協自顧自的說道:“朕知道你們這些臣子對朕很是抵觸,可是攝於董卓之威不敢名言,董卓進京之後大肆殘害朝中忠臣,提拔親信,你若不為董卓親信,如何能保住官位,若說董卓為賊?你與之何異?”

荀攸依舊是那個不慌不忙的態度:“既然陛下認為董卓是賊,何不除之,任由洛陽百姓白受欺淩,為君者,不思國恩,何談為君。”

劉協道:“你說道倒是輕鬆啊,朕才九歲,如何除賊?九歲小兒,無兵無權,連這個皇帝位置都是董卓給的,報國恩?荀攸,你教教我怎麼去報啊?”劉協說道此處,未免有些失落。

荀攸猛然跪到在地,叩首道:“陛下不可妄言,董卓何德何能,能賜大漢與天子,臣觀陛下九歲能曉國理,望能有誌報國,切不可妄自菲薄。”

劉協盯著荀攸道:“你那麼緊張幹嗎,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你有什麼想說的話大可直接說。”

荀攸依舊伏地不起:“臣不敢。”荀攸緊閉雙唇,什麼意見都不發表。

劉協到:“有什麼不敢,今夜朕喚你來,隻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認為朕該怎麼去做。”荀攸還是伏地不起,語氣恭謹的說道:“臣不敢。”荀攸還是不發一言。

劉協有點惱火,道:“你這不敢,那不敢,你敢做什麼?叫你說兩句真心話你都不敢,朕雖年幼,心存報國之心,天下亂象憑生,各地諸侯分割不斷,與朝廷分庭抗禮,你叫朕怎麼去做?無人可幫朕。朕要你幫朕理好這亂糟糟的天下,你敢不敢?朕要你誅董卓,清君側!你敢不敢?虧得你還是大漢忠臣,身為臣子,不為朕著想,叫你說句真心話你還要拖拖拉拉,你說你還算的上是漢臣,你還對得起你荀攸自己的誌向嗎!你以為朕想事事都依著董卓嗎?你以為朕想看著洛陽百姓,天下百姓年年受戰亂之苦嗎?朕心裏不願啊,朕不知道該怎麼去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