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已死,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話迅速傳遞東漢的每個角落。在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在這一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利用“蒼天已死,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話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齎金帛,結交中涓封諝,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麵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麵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諝。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諝等一幹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一麵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是借用了《三國演義》原文)三月,陳雍離開洛陽城蔡邕俯,一路北上。來到常山郡城中,一進入城中是一片平和景象。想找一家客棧留宿,走在熱鬧街道上,街道盡頭有一家客棧。他走進客棧裏,找一張有窗子的桌子坐下。一個店小二過來問道:“這位客官,你要吃飯還是要住宿?”陳雍道:“小二哥,先來一壺茶,一盤牛肉,三碟小菜。還準備好一間上房。”在窗外突然鬧哄哄起來。店小二一見歎一口氣,搖了搖頭道:“又是黃巾軍來抓兵,你們普通百姓沒法過了。”陳雍道:“可要我還你們個太平天下。”店小二一聽笑一笑道:“這位客官還我們太平天下,談何容易。”陳雍接道:“你不相信我的話。”店小二搖了搖頭道:“不信。”窗外出現一個身穿麻布衫,長著英氣木秀的男子,手持一根八尺長的木棒。擋在那一些黃巾軍前麵,有一個黃巾軍的頭目對那個男子大叫:“快點讓開,不要擋我們黃巾軍的路,不然隻有死。”那男子冷酷道:“誰死不一定。”他把八尺長的木棒插在黃巾軍中間,用力左右一擺那些黃巾軍就倒在兩傍。那男子手持八尺長的木棒,一橫掃,打在那個黃巾軍的頭目背上,飛出十步外。那個黃巾軍的頭目手持一把刀想砍向那男子右肩,那男子一回身木棒就奪在那個黃巾軍的頭目胸口上。陳雍這種精妙槍法第一次見過。失聲叫道:“好槍法!“那男子台了一下頭,四處張望,看見客棧的窗內陳雍,有點麵生。問道:“你懂槍?”陳雍點頭答道:“略懂一二。”剛說完,縱身從窗內跳出來,從地上撿起一把黃巾軍丟在紅纓槍,就舞起來。槍法剛猛,剛中帶柔,猶如浮雲流水般精奧。那男子看了暗歎,這世上果真有如此槍法。那些黃巾軍看了被嚇了丟盔棄甲跑走了。陳雍與那男子一見如故,陳雍回到客棧請那男子吃酒。那男子雙拳抱起道:“在下乃常山人氏,姓趙,單名雲,字子龍。”陳雍也雙拳抱起道:“我乃南陽人,姓陳,單名雍,字子房。”趙雲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酒問道:“你欲往何處?”陳雍道:“我要去幽州,聽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我要去看看。”趙雲道:“剛好我要去幽州找我妹妹趙小雲,不如,我們一同前往。”陳雍一聽大喜道:“好,今晚,休息一晚。明日一起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