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軒鬆開了手,接過葉天宸的手機,隨著日歷上鬥大的數字“10”映入眼簾,正是兩周前,他到達伊寧的那一天——

趙明軒隻覺得大腦嗡一聲,一片空白。

仿佛過了一秒。

也許是一個世紀,耳畔,一個年輕的男音,顫巍巍地響起了:

“我知道這兒是什麽地方了……”

兩名黑哨順著語聲望去,隻見棺槨的另一端,女哨兵身旁的男向導,在手機不甚明亮的光照下,在她低聲念出了棺材內側書寫繁複的古文時,他起身,臉色慘白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家鄉曾流傳的……一個民間故事,北方有墓,南柯一夢,世間十年,一寸光陰一寸金……”

“這裏是……光陰塚。”

淳於彥僵立著,嗓音發著抖,一字一頓道:

“竊取光陰,埋葬人生的……死亡之地。”

第180章

深夜, 一架軍用運輸機巨大的鐵甲黑影閃著紅綠亮光從雲間穿梭而過。燈火通明的機艙內,裝載著設備儀器的三台綠皮大卡整齊停靠在甲板上,被鐵索固定。幾排空座位後的一處角落擺了一張桌子, 圍了數人坐著,均聚精會神地聽著。桌旁, 肖少華將他的筆記本電腦連了簡易投影儀,將畫麵投在一側艙壁上, 配合衛星傳回的地麵情況進行分析:

“結合以上信息, 由此推測,高維空間曾在過去某個時段來到了地球,並停留於此。其質量引起了該地區時空曲率的變化,從針對相關人員對於風速、可視化幾何現象等模擬計算, 在熱學第一定律主導下, 生物力場的CF擴展表達式結果, 我們可以得出,該空間隻是暫時得到了穩定,它的能量還會再次溢出, 也就是發生引力傾斜。而這幾個區域,”肖少華說著,將示意圖調出,以指劃道:“很可能就是下一次事故的地點。”

“原來如此, ”來自生物物理所的一名研究員點了點頭, “當高壓向低壓區域移動,空氣便在水平方向受熱不均勻, 從而產生了氣體對流, 也就是不明風的來源。”

“不僅如此, ”肖少華研究組的談有為道, 將他的筆記本轉向眾人,“剛剛我們用今年發布的全球地殼模型做了一組正演比對,右邊是這三周來這片地區的重力異常高值區大致分布,可以看出,所對地幔密度在不均勻重力的作用下已經發生了變化。曾經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從地殼運動的角度考慮,同時,大多重力波由於風場幹擾發生多普勒頻移,超出範圍難以捕捉,這部分數據恐怕已經丟失了。”

參與項目的另一名生物物理學家聞言,若有所思:“事件之所以不可見,乃是因其引力導致的行為,唯有事件發生在視界之外方能被我們所觀察,然而物質包括光線在內,都無法逃脫引力場的控製,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獲取參考係及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