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暫別(1 / 2)

離仲夏愈來愈近,樹木日益枝繁葉茂,各色的花爭奇鬥豔,說不清的淡淡芳香縈繞在長長的坡道上。驅散因悶熱而產生的幾分煩躁。

一行十幾人身著黑色的喪服,一步一步地攀登,沒有人說話,一路都是沉默著。

也許幾天前小鎮的人們還不相信那兩位睿智的學者葬身大海,可今天見到送喪的隊伍使他們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他們的鄰居,認識他們的人紛紛加入其中,隊伍逐漸長起來,還有許多路過的行人駐足觀望,注視隊伍消失在視線裏。

從坡道上下去不遠就是小鎮的公共墓地。遠遠望去,一排排黑色的石碑宛如一個個守望者,守望著這座小鎮。墓碑早已安置好,隻等眾人將遺物放進那不到一方的土中。

琴美懷裏抱著一個木盒,盒裏並非是他們的遺骸,畢竟沒有找到遺體,那盒子裏裝著的是一張夫妻兩人的合照。照片上的兩人手挽著手,笑得甜蜜又幸福,在他們的身後,是大片大片飽滿的麥穗,兩人身在其中如同置身金色的海洋,搖曳的麥穗在不遠處起伏,形成一道道金色的波浪。

一行人在墓碑前停住腳步,琴美輕手輕腳的把盒子放進墓穴中,並為它蓋上第一層黃土。木盒逐漸消失在視線中,隨著一聲悶響,水泥頂蓋轟然合上,木盒永遠留在了這裏。

沒有火化時的訣別之痛,沒有撕心裂肺的哀嚎和痛哭,眾人默默注視著那一矗立的石碑。在過去的無數個歲月裏,曾有許許多多人佇立在這裏,陪伴著或熟悉或陌生的人走完在世間的最後一段旅程。白色的花伴隨著人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探求真理切忌怠慢,即使用科學的語言無法描述,也不能嘲笑奇跡。不能對這世界的美麗視而不見。

這個世界是由無數肉眼看不見的harp組成,這些弦也可視作琴弦,世界充滿了弦,每根弦都在發出不同的樂音,而所有的樂音經過複雜的混響,構成統一的調式,所以世界才會這麼美麗啊。

耳畔似乎又響起那天黃昏父親在庭院裏說的話,這個世界真的是由弦構成的嗎?她伸出雙手想要觸碰父親所說的弦,可入手的隻有輕柔的風。她相信父親說的弦一定存在,她一定要找出來。

既然這個世界是由弦構成的,弦是不斷變化的,那我們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一定是弦在某一時刻所呈現的特定狀態,如果有什麼力量能讓弦回到那個狀態之下,是不是就有辦法拯救他們了?雖然她的想法和真中的弦理論相差甚遠,但能在這個年紀思考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了不起了。

辦完葬禮之後,眾人都回到自己的生活軌跡上。李輝見人散的差不多了,便邀請她一同散步·。琴美總是心不在焉的,偶爾還會愣在原地一段時間。像是在思考什麼。李輝不想破壞此刻的寧靜,陪著她繼續漫步在長長的坡道上。

琴美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李輝閑著無聊再次觀察起這座小鎮。

許多木構的房屋已經翻新,或者改造成磚石結構,從高處望去,參差不齊的房屋構成一種別樣的美。鎮中心的廣場還在施工中,隱約可以看見一個挖掘機正在工作。說起來,來這三年裏,小鎮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寬敞的大馬路,日益增多的便利店,還有許多新奇的玩意不斷湧現。

與此同時,小鎮的森林逐漸萎縮,草地不斷減少,許多有著曆史韻味的傳統建築在機械的轟鳴中化為碎磚裂瓦。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更多的去追逐物質利益。小鎮居民笑容減少了。鄉村的現代化在給人們更加便利的生活的同時也帶走了沉澱在人們心中的傳統。

不知從哪裏飛來粉紅色的花瓣,輕輕地從兩人身前飄過,伴隨著沙沙的葉子聲。

“你知道弦理論嗎?”琴美忽然側身,用期待的眼神注視著他。

“你聽說過?”李輝十分驚訝,這種前沿理論她也略有了解嗎?

琴美點點頭:“我隻是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

“你想了解?”

“嗯!”她鄭重地點點頭。

“弦理論啊”李輝陷入了回憶,以前自己曾在小破站上看過這類的科普,還記得大概,“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目前已知最基本的物質是像誇克這樣的點粒子,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構成我們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是線狀的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在弦理論中,基本對象不是占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這些弦可以有端點,或者他們可以自己連接成一個閉合圈環。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論中支持一定的振蕩模式,或者共振頻率,其波長準確地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