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八十二
元朝人寫《吊脫脫丞相》一詩說:“家有財產千萬貫還嫌少,堆黃金一直堆到北鬥邊。可惜太師沒有腳費,不能搬運到黃泉之下供他享用。”
八十三
楊子載《漫興》詩中說:“旅行中恍惚又來到了曾經遊曆過的地方,睡夢裏時常會遇見從未閱讀過的書籍。”秀才郭麟以詩相贈說:“花園就像往昔曾經暗中審視的地方,人兒好似生平從未得以閱讀的書籍。”
八十四
上舍耿湘門在《題素齋舫壁》一詩中說:“背靠城郭麵臨河流寧靜而不喧嘩,一道亭榭建築在幽深之處連接著山裏的人家。煮茶的清煙飄出小屋籠罩在樹梢間,清沏的池水載著凋落的花瓣,漂過籬笆。屋中人閉目小睡,手中的書卷搖搖欲墜,半醉時,臨窗揮灑的詩句飄然若飛。一叢叢的蘭花芬芳繞梁,久久不去,三兩隻覓花的蜂兒被吸引著,飛入了幕紗。”
八十五
海寧人陳心田名寅,和諸位朋友以禁體作《嵌詠梅》詩:“看過後都會留下記憶,沒見時定要爭先觀賞。”汪秋白作詩說:“那一枝梅花勾起對故宅的思念,這幾度花開花謝喚醒對前生的追憶。”陳穀湖有詩一首:“枝杈相連花香不斷,一片銀白樹與樹難分。”顧竹坡的《詠綠梅》詩說:“偷窺梅花更顯荷衣單薄怯弱,倚竹怒放襯得翠竹畏寒若憐。”這幾首都是詠梅的佳句。
此外還有將梅花描寫得十分得體的詩句,《夕陽》詩說:“梅香殘香,廣漠的大山中的人家像是被籠罩在昏暝的夜幕中,恰似晨時宮女們在裝扮著半額貼黃。”《疏籬》詩說:“有客人來造訪,還沒把門打開時,客人已從很小的門縫中看到了如瓊枝般盛開的梅花。”《微雪》詩說:“春寒料峭,天色昏暗,池塘邊雲煙漠漠。兩三點白色是梅花又像雪,飛絮乘著風兒想來探望謝娘。”《枰下》詩說:“閑中取樂對弈梅花下,棱棱怪石將寒枝依夾。微風過處兩三朵花兒飄落,恰似山人我落下白子。”
八十六
戊寅二月,我路過一座寺院,看見牆壁上題著一小幅詩:“歸家後和兒女們在花叢中喧鬧,妻子買來了酒要我題詩。她說花兒昨日方開放,又比去年多了幾枝。如果說夜裏花兒更香美,若是明早有風雨它能否支撐?你若是能早三兩天回來,在花兒含苞未放時觀賞才會令人大飽眼福。”詩句末尾隻寫“和妻子觀賞牡丹”,沒有寫姓名。有人譏笑這首詩淺顯草率。我說:“詩中滿溢性情靈氣,恐怕是大家手筆。”於是就抄錄下來,四處打聽作者,沒有人知道。過了二年,太守王孟亭來觀看牡丹,談起了這首詩,才知道原來是開國之初避世隱居的顧與治老者所作。我因為對這首詩的欣賞鑒別沒有錯誤而自負。王孟亭於是說道:“開國之初的隱世前輩,不願走仕途,而願與妻兒相守,往往能創作出這樣清妙的佳作。”他又背誦了吳野人的《壽內》詩:“我在丘園中貧困潦倒近二十個年頭,愛妻親自下廚來安慰我的憂愁。她忙得連梳妝打扮的空閑都沒有,和我度過一個個的荒年直到白頭。海風的氣味讓人有荒涼之感,門前燕子飛翔,太陽照在蕩漾的溪流中感覺房屋像是變成了舟。我雖然窮得連買酒相慶祝都不行,卻依舊歸來與你共話春秋。”我覺得這首詩的風趣要比顧與治的詩還要高出一籌。
八十七
尹文端公說:“語言是心靈的聲音。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心眼不好卻能作出好詩的人。《詩經》中的三百多篇詩,多半都是賢人君子所作。上至西漢蘇武、李陵的五言詩,下至魏、晉、六朝、唐、宋、元、明,所謂的大家、名家大致都是如此。為什麼他們都必須是有心胸、有性情的君子呢?即便是他們中有人稍稍心詭言激,也不過是不拘小節、自損名聲而已。卻從來沒有一個是陰險狠毒、於國於民有害的人。至於說唐代的蘇渙做了賊,劉叉搶奪金銀,羅虯殺死了妓女,要知道這樣的無賴之人,詩寫得本來就不好,不過附會他人的詩作以傳世罷了。聖人教人學詩,其效果是可以想見的。”我笑著問道:“曹操這個人詩學才能如何?”尹文端公說:“讓曹操生在天下大治的年代,他當然是治國能手。我觀他祭奠喬太尉,贖回蔡文姬的舉動,頗有性情,他的詩也應該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