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八零年的見聞(二)(1 / 2)

從今個起保證一天至少一更!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多給票票!

狹窄的馬路,隻有兩車道那麼寬,就算是主幹道也就是兩車道加非機動車道,沒有什麼機動車,所以一點也不顯得擁擠。這年頭還不限製拖拉機和畜力車進城,一輛驢車在把式“啪啪”的鞭子聲中拉著一車大砟前行。

大夏天的,太陽又毒,雖然才早晨九點多可是也熱的很了,像任振飛這樣子有閑情逸誌在大街上坐11路的人還真不多,騎自行車的人更是寥寥,一見行人便把鈴鐺晃的‘叮當叮當’響,直怕別人不知道他騎的是自行車,沒辦法這東西現在可是緊俏貨,有錢你也買不著,得有票。騎個自行車的排場就好象後世開私家車一樣。象任振飛家就算是‘有車族’了,爺爺一輛‘鑽石’,說起這車子來可是了不得,德國原裝,騎幾十年一點問題也沒有。保養好了在2007年可以換輛QQ轎車。爸爸是一輛28鳳凰加重,媽媽則是26的飛鴿女式車,去年過年才買的新款車,說是女式車其實就是車輪小點,沒橫梁,漆也是黑呼呼的,看起來一點也不輕便漂亮。至於任振飛――就開自己的11路吧,誰家也不會給小孩子自行車騎的。

可憐的任振飛隻好一二一的步行在路上,口裏幹得快冒煙了,肚子也餓得咕嚕咕嚕,誰叫他早晨一興奮跑出去那麼遠――一口氣跑了三十多裏地(跑到農村去考察生活了)好像要把上輩子欠的都跑出來,結果又沒有帶糧票的習慣,連飯都沒的吃,隻能耷拉著腦袋餓著肚子慢慢往家走。

“唉,真衰到家了。你說幹嗎非要糧票,我多出點錢吃飯還不行嗎。”任振飛不滿的衝著國營早點店的師傅們磨,可是你磨也沒用,人家是認票不認人,沒人看得出來你是二十一世紀穿回來的。大團結是好東西,離開糧票更是寸步難行,任振飛兩樣都沒有,菩薩也幫不了他。

這次到農村去(雖然是離城邊不很遠的一個村子),任振飛對農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認識,以前都是靠聽說和瞎想,這也算是實踐出真知吧。

現在農村真是太窮了。出了城,便沒了大路(任振飛去的這地方不在國道/省道的邊上,所以一出城就沒路了),隻有破舊的小柏油路,再走幾裏就連小柏油路也沒了,隻有坑坑窪窪的土路,路麵有的地方低凹不平,板結成一塊,踩上去硌得慌,而有的地方則被壓得鬆鬆散散,一踩上去便飄起來一片灰塵。路的兩旁則是魯西農村的典型形象,一望無際的農田,整片田沒有起伏,梗間種著樹,地裏種的大多是玉米和棉花,綠油油的,真是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玉米不大用人照料,澆水就行。站在玉米叢中間,靜的時候竟然能聽見微微的‘嘎崩’‘嘎崩’的聲音,聽老農說這是玉米在拔杆的聲音。

任振飛真的驚訝極了,還真沒聽說過玉米杆的生長這麼迅速,竟然能用耳朵聽到。

到了快進村的時候看到了一戶人家的自留地,一個老大爺在地裏忙活著。地裏種的是幾種蔬菜,長勢喜人,彎彎的黃瓜上長著黃色的花,紅紅的西紅柿,還有紫色的茄子,青辣椒,真是五彩絢麗,好一副田園美景。孤陋寡聞的任振飛看的竟然有些癡迷了,心想若是回到古代自己有這麼一處小田種種也不錯啊。

“城裏的後生娃愣著幹嘛呢?”老農見他穿著整齊、光鮮(相對於農村人民來說),愣著站在那也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