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最近一段時間自己太膽小太低調了?看來前身還是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自己好歹是穿越回來的,這麼膽小不敢做事怎麼能行,自己真是太墨守陳規,不敢於突破時代的限製了。”
“不行,我要抓緊起步幹點事業!不能甘於寂寞和沉迷在平靜的生活中。自己不能再做個普通的人!改革開放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我從二十一紀回來的我怕什麼。”反思了最近的無為生活,任振飛的腦子裏終於開始構思他的第一份事業了。
“你跟你爸說,這個體戶盡管幹,政策隻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馮書記還在給四叔打保票。
“馮書記,不能光說啊,你先想辦法給辦個個體營業執照吧”營業執照這個東西在八零年還很稀罕,因為個體經營在改革初期還很不正規,國家隻是在七九年的一個文件裏把小商販、手工業者給恢複了勞動者身份,不再打入另冊罷了。
像在臨清,擺攤的四叔他老丈人算是頭一份,別人賣點東西都是提著籃子跨著包,走街串巷好像做賊似的。
“個體營業執照?有這東西嗎?”馮書記奇怪的問到。
說實話這個可能國家還真沒統一規定。
“您老人家給發一個不就有了嗎?也就證明別人是合法經營,等於是個護身符。”這個時代還沒開放到發展民營經濟的時候,得找個借口好讓馮書記他們接受。
“你小子膽子就是不小,你知道這會捅多大婁子嗎?”看來馮書記對這個問題還是很明白的,哄不了他。
“改革就得敢於天下先,你要是不敢那就算了,咱臨清繼續窮的叮當響,你也別再提發展的事。要項目也沒有,要投資更沒有,還不準個人作小買賣,還搞什麼啊?”任振飛坐在那心說我就不信我激不動你。
不過看來激將法也不太管用:“你倒是說的輕鬆,你以為在特區那?我不想幹嗎?現在根本就是國家抓的緊,你小動作還沒人管,可是你稍微多露點頭你就得挨槍子。你以為從上到下都支持改革啊?反對搞市場的人多的是。”
任振飛不禁的在那暗喜,“你不敢不要緊,隻要有這個意思有這個心就行,咱慢慢來。”
在穿越回來後,任振飛倒是非常仔細地考慮過臨清到底該怎麼發展,該走怎樣的路。任振飛穿越回來前在一個論壇上看到過對改革開放後幾個先發展起來的地區所走的路線。所以他對這方麵還有點了解,由於知道曆史的發展,可以說他比經濟學家們還清楚到底該怎麼發展。
任振飛對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幾個地區主要歸結了“特區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義烏模式”這幾個路線。
特區模式首先被排除掉了,身處內陸的臨清,再過二十年也成不了特區,所以甭想吸收外資了。而其它三種模式也各有各的優勢和缺點,既然知道了,那當然要想辦法取其精華來融合在一塊了。
“我有辦法讓咱臨清快速發展還不怎麼捅婁子,隻要你能答應給四叔營業執照。”這個營業執照自己還有大用處,怎麼也得把馮書記給吊上來給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