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些書籍會到讀書人和百姓的手中,已經有大儒後悔了。
他們在想,他們要是之前的時候,就答應嬴政封禪泰山的事情,他們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樣的局麵。
更不至於讓他們儒家在和諸子百家的爭奪之中,處於劣勢。
要知道現在唯一的王朝就是大秦了,大秦的態度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態度。
大秦要是對他們儒家不認同的話,那他們儒家怕是很難發展起來。
這樣的局麵,讓那些大儒愁容滿臉。
隻不過,有一部分人想認慫了,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憤怒了。
“不行,到了現在這樣的局麵,我們說什麼也不能低頭認輸,一旦我們低頭認輸,那就任由大秦拿捏了!!”
“越是到這個時候,我們越要硬氣,不要忘了,大秦想要封禪泰山,必須需要我們儒家支持,隻有如此才算是天下正統!”
“我們隻需要守好我們的底線,不教嬴政封禪泰山,嬴政必定會將我們儒家捧上去,求到我們麵前的!!”
封禪泰山是他們的底氣,再加上他們很多的儒家弟子都在朝為官,他們這些大儒確實有一種有恃無恐的感覺。
他們守住了封禪泰山的事宜,他們就拿捏住了秦王嬴政。
此時他們就算吃虧了,就算落後天下各家,他們儒家也依舊有興起的機會。
想到這裏,這些大儒又安定了下來。
隻不過,他們安定下來之後沒幾天,大秦鹹陽城之中,又有一個消息傳出來了。
“大秦將開啟新的選拔官員的方式,科舉製!!”
“天下百家,各行各業,隻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入朝為官!!”
“隻要是大秦百姓,隻要沒有犯罪,隻要有學識,不需要任何人推薦,就可以通過科舉的方式,成為大秦的官員!!”
這樣的消息出來之後,天下人都坐不住了。
武將倒沒有覺得有什麼,他們之中很多人本身就學識不高,帶兵打仗他們擅長,做學問他們不行。
科不科舉,對於他們影響不大,他們的軍功都是戰場上打下來的,這事也不是文臣可以幹的。
但對於文臣的影響可就太大了。
之前大秦的官員,基本上是依靠官員貴族的推薦,才可以入朝為官的。
這些人多數都是文臣自己人,都是他們想要推薦的人,其中不少人更是一個家族的人。
一個家族的人都在朝堂上當官,他們的家族自然越來越強盛。
再通過推薦的方式,讓更多的家族中人入朝為官,那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一直按照這樣的方式下去,他們完全可以保證他們的家族千年不衰,在大秦之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地位還會越來越重要,變成王朝都沒有辦法撼動的世家。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嬴政的科舉製出來之後,朝堂上的官員可不是他們想推薦什麼人,什麼人就可以入朝為官了。
而是通過考核的方式,來選拔那些入朝為官的官員。
這其中會包含讀書人、農民、工匠、甚至像呂不韋那樣的雜家的人入朝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