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進需要勇氣,退需要智慧(1 / 2)

人生固然要銳意進取,追求上進,努力向成功進發,但很多時候,還要知退,能退,更要善退。後退,很多時候是前進的一種姿勢。

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

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達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他們所說的“適”,就是適應、順應,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會“進退”。

在自然界,有進必有退,退中含有進。日有升有落,嶺有上有下,潮有漲有退。日落才有月升,冬去才會春來,花落才有果實。很多時候,退是進的前提,能退才能進。

古代齊國晏子出使楚國,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諷;“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說;“齊國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舉袖子能把太陽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樣,人們摩肩接踵,怎麼會沒有人呢?”楚王繼續揶揄道;“既然人這麼多,怎麼派你這樣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說;“我們齊王派最有本領的人到最賢明的國君那裏,最沒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國君那裏。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國來了。”幾句話說得楚王麵紅耳赤,自覺沒趣。

晏子的回答就是采用了以退為進的方法,貌似貶低自己最沒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國,這是“退”,實則是譏諷楚王的無能,這是“進”,以退為進,綿裏藏針,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而自取其辱。

人生固然要銳意進取,追求上進,努力向成功進發,但很多時候,還要知退,能退,更要善退。後退,很多時候是前進新的落腳點上,從而在新的領域獲得新的發展。。

人生不可能是一條直線前進,也不可能永遠居於高位。無論官當得多大,爬到多高的位置,掌握多大的權力,擁有多大的財富,有了多大的名聲,最後都要退下、退出。因為“當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名聲多半是自己的成就加上別人的訛傳。況且,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時間會帶走一切。

在一個故事,某公司自成立以來,事業可謂蒸蒸日上,但因受國際局勢的影響,近期的利潤大幅滑落。董事長知道這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沒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的比以前更賣力,這也就愈發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照慣例,年終獎金最少要加發三個月的工資,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隻能給一個月的工資做獎金。“這要是讓多年來已被慣壞了的員工知道,士氣不知要怎樣滑落!”董事長憂心地對總經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發兩個月的工資,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定好了,隻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總經理也愁眉苦臉了,“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