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湖南人民的驕傲。

湖南是毛主席的家鄉,是他求學求知、領導中國革命的起點。1920年,他和何叔衡在長沙親手創建和領導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是中國共產黨8個早期組織之一。他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前身——中共湖南省支部、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書記。1923年,他奉命離開湖南到中央機關工作,走上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領導曆程,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偉大探索者。自1934年“通道轉兵”到新中國成立,毛主席一直沒有回過家鄉湖南。直至1954年,毛主席才重回他闊別20年的故土。從1954年首次回湘到1974年由長沙返京,毛主席先後50次回湖南考察指導工作,開展調查研究,作出重大決策,累計停留300多天,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史跡和佳話。

在50次回湖南的300多個日日夜夜裏,毛主席的偉大品格、優良作風、高尚風範和領袖魅力,在全省各族人民中留下了永恒記憶。他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察看工農業生產,了解工農兵學商的工作、學習、生活,會見黨政軍負責同誌,座談農事,處理國務,運籌大政,闡述真知。他情係家鄉、關懷鄉親,深入田間地頭、城市街道、工廠車間和學校,訪民情、察民生,體現了一代偉人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博大胸懷。他十分關心湖南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搞好企業技術革新,加快湖南工業發展,把湖南建設成工業省,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毛主席50次回湖南,是新中國成立後,他深入全國各地,深入人民中間,進行調查研究,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一個縮影。

幾十年來,湖南人民懷著對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懷著建設好毛主席家鄉的強烈責任,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麵貌明顯改變,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製建設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全麵推進。2006年11月,省第九次黨代會立足發展新起點,順應人民新期待,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湖南,加快富民強省”的奮鬥目標,朝著加快推進富民強省邁出了新的步伐。毛主席曾關懷期望的家鄉建設發展的美好前景正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

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開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麵、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的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的曆史征程中,我們重溫毛主席50次回湖南的曆史,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對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毛澤東五十次回湖南》一書,係統、生動地記錄了毛主席回湖南調研、視察、指導工作的光輝曆程,展現了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的動人風采,讀了深受教育和感染。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富民強省目標,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由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轉變,努力建設經濟強省、教育強省和文化強省,把毛主席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