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六鎮起義已近爆發,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一章已近提到起義的大致過程,公元525年,破六韓拔陵軍被擊敗,部眾二十萬人降魏。魏將起義軍分化瓦解,派往內地冀(河北冀縣)、定(河北定縣)、瀛(河北獻縣)三州就食,想就此撲滅起義烈火,也不知道是哪個腦殘出的主意,這三個地方都地處中原,中原人自古與這些少數名族的生活習慣就不一樣,人家是放牧的啊!現在給他一隻犁,一隻鏟讓他去種地,人家幹的來嗎?鮮卑人說我們大鮮卑人不是種地的料!那怎麼辦?不能餓肚子啊,於是,造反便成了大家前途無量的一份職業。同年,柔玄鎮民杜洛周在上穀起義,號“真王”!(陣亡??哎,不知道是不是名字取的不好,我不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當然不是隻有阿杜一個人在鬧,與他一起的,還有鮮於修禮在定州(河北定州),號“魯興”(擼王??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高歡知道後,立刻招來兄弟們商量起義的大事,大家一拍即合,認為現在投奔一個明主才是王道,不然自己這點人馬根本不夠混啊,於是高帥帶領其心腹好友前往投奔阿杜。但不久就對杜洛周心懷不滿,想謀殺杜洛周。事情暴露,差一點喪了性命。這是後話了。
來看看朝廷方麵,相比之下,北魏朝廷方麵則是烏煙瘴氣,胡太後重掌大權,天天性饑渴,需要需要一百個男人!!對!!再來看此次北魏的陣容,朝廷方麵派出兩位實力派,一個是長孫稚,可能現在大家對他很陌生,不過到唐朝長孫一族將會很顯眼,而他是長孫皇後的高祖父。一個是元琛,愛炫富的河間王。
可是二人素來不和,兩軍對戰,將相不和是死穴是致命傷。在長孫稚陷入重圍後,琛哥絕對在幸災樂禍,一個人偷著樂去了,對於這種人用現在的話說那絕對就是沒有全局觀啊,無團隊意識。於是,此次剿匪不成反被剿,兩人幾乎全軍覆沒。沒辦法,朝廷隻能組織第二次剿匪計劃,此次任廣陽王元淵為華東大區剿匪總司令,章武王元融,裴衍為副總司令,征討鮮於修禮。這一次朝廷會贏嗎?為什麼會選元淵?因為之前的六鎮起義就是他鎮壓的,對於自己軍事才能朝廷還是很相信的。不過在此之前廣陽王搞出一件事,一件影響到這次出征的大事。元大領導可能在酒精的刺激的下,上了一個女人,本來他上一個女人也沒有什麼,可是這是個有夫之婦,本來他上一個有夫之婦也沒什麼,關鍵是這個有夫之婦的夫是城陽王元徽,這就不好辦了,偏偏這個元徽又認識一個叫鄭儼的人,而這個鄭儼偏偏又是胡太後包養的小凱。對於一個男人,最不能忍的就是被戴綠帽吧,況且他還不是一般的男人,於是元徽沒有一天不想整死元淵,哎,兄弟妻不客氣啊!相煎何太急啊!我隻能說這兩句。
此時的元淵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打也不好,不打也不好,打贏了是一死,打不贏更該死。於是他按兵不動,此時事情出現轉機。起義軍內部出現黑吃黑惡性事件,禍起蕭牆,先是老大鮮於修禮被殺,接著葛榮出場幹掉小角色,當上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副總司令元融給滅了。元淵還是按兵不動,於是朝廷坐不住了,高層懷疑他圖謀不軌,準備收了他先。元淵猝不及防,倉皇出逃,可是他忘了他是個路癡,他不知道往哪裏逃了。如果以後有人在路上看到一個東張西望,前後徘徊的人,就麻煩告訴他一下怎麼走吧,一個路癡出門不容易!哎,可悲可歎,人間悲劇,最後撞到了老對頭葛榮手裏了,於是,估計連頓飽飯都沒吃到就去見閻王了。北魏的戰神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而葛榮卻自此聲名鵲起,自稱天子,立國號為齊,改元廣安。就像一個人打敗了天下第一,那麼天下第一的稱號自然也要歸那個人所擁有。但是做第一是很寂寞很空虛的。葛榮變的沒有朋友,隻有敵人,他隻能一站再戰,不能停歇,因為,停歇就是死亡。隨後他率軍十萬再一次擊敗政府軍,穩占殷州(河北隆堯縣),冀州(河北冀州市)定州、瀛州、滄州。更發揮自己黑吃黑的終極手段,做掉小杜,收了小杜所有的小弟。葛榮坐擁幾十萬大軍,一時無人抗衡,兵鋒所指,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