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治理鄴郡(2 / 3)

史起:“以勘測的數據來看,鄴郡田地梯田,台地約占七成,平原田地約占三成。西北梯、台之良田,終歲常患幹旱之苦,任漳水白白流去。東南平原之地,土地肥沃,產量甚豐,然常有水澇之患。為今之計,應變水害為水利,使上遊之田常年有水灌溉;下遊之田,幹旱時可引水灌溉,水澇時開渠排洪,如此方為長久之計。”

說到此時,史起略略停頓了一下,西門豹頻頻點頭,表示讚賞。

史起接著說:“從實地勘察之情況來看,吾意應在漳河之上分段修築六道拱水壩,壩堤為緩坡形,內低外高,堤堰高不盈尺,堤內蓄水不多,平時河水可漫過堤堰而下,其目的隻為提高水位。如此則把漳河之水上下提高為六個水平段。每壩南北兩側,各築閘門一座,外接總幹渠共十二條。每條幹渠依地形走向直達遠處,最終返回漳河。每條幹渠連接支渠、分渠、小渠,形成“井”字形水網,直通田間。水漲之時,十二道閘門一齊打開,一半河水分流到幹渠之中。如此則刹住了洪水之勢,下遊不致成災。幹旱之時,可輪流每日打開一兩座閘門,分批灌溉,則可使沿河之田皆免幹枯之患。諸位以為此方案若何?

圍觀之人,有的頻頻點頭讚許,有的默然思考。

西門豹沉思片刻道:“細觀先生治水之圖,深諳鄴郡水文地理之奧秘,構思之奇巧,測算之精密,實非常人所想。先生真乃當世治水之奇才也!此項工程告成,鄴郡將永無旱澇之患矣!”

環顧周圍之人,西門豹接著道:“但吾心中尚有幾點疑慮,望先生賜教。鄴郡境內,一連修建造如此眾多之水壩、閘門、幹渠、支渠,吾慮工程浩大,耗資巨萬,延時日久,鄴郡之民能否承受得起?敢問先生,得有預算否?”

史起:“大人果然預事精深。工程經費,吾已與小兒做出預算。水壩、閘門皆以巨石砌成,吾視察沾嶺,乃石山也,石料可以就地取材,故耗資不致過巨。各條水渠,主要以人力挖掘為主,耗材無多,如此大郡,群集萬名民工,恐不甚難。總體預算工程經費六百萬錢足矣,二年半時間定可全部竣工。”

西門豹聞言,頓時心中如一塊石頭落地,雙眉舒展,頻頻含笑點頭。

韓章笑道:“一年半的河伯娶婦錢足夠全部工程經費,又可永保鄴郡旱澇無虞。如將此理曉喻百姓,鄴民安得不拍手稱快乎!”

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35.夜,郡守客廳內

西門豹與韓章正在仔細商議征收捐賦、招集民工、組織施工的具體方案。

夜深了,西門豹站起來道:“就這樣定了吧!每戶按地畝多寡征收水利捐,無錢者,可以工代捐。不足之經費,由府庫調撥。明日汝即下發告示,曉喻全郡百姓。”

36.次日,鄴郡城內

鄴郡城門、城中醒目之地多處張貼著《郡守告示》,周圍站滿了觀看的人群,一個識字的老者為大家邊看邊念:“郡守告示:察吾鄴郡之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高亢之地終年幹旱之災難免,低平之地水澇之患常存。本郡守為從根本上治理漳水,變水害為水利,特聘請治水專家共同勘測議定,擬在漳河上築壩開渠,以解除鄴郡旱澇之患。因工程較大,每戶按田畝多寡征收水利捐,畝均十錢,田多者多交,田少者少交,無錢者可以工代捐。半月之內,交清捐賦,屆時奠基開工。”

聽完老者朗讀,圍觀者皆議論紛紛,多數人麵帶笑容,表示讚同。有人道:“西門大人為吾等百姓想得太周到了,隻要此項工程建成,吾鄴郡則永無水旱之虞矣。”

趙大山、大川兄弟二人聽罷非常激動,大山對兄弟道:“隻要能治理好漳水,就是拆屋賣房吾等亦心甘情願!”

一位老者激動得不斷以扙擊地道:“吾活了一輩子,從來還沒見過如此為民辦事的好郡守啊!”

人群中兩名身穿彩緞長衫,滿臉橫肉的富家子弟對“田多者多交”的規定連連搖頭,表示不滿。

37.漳河沿岸

治河工程開始了,漳河上下一片沸騰。

沾嶺上,年輕力壯的民工們正在半山腰采掘石料,大山兄弟一個持定鐵釺,一個雙手掄動鐵錘,正在拚力挖掘,個個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