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沒事兒,今天這樣的情況,我早有心理準備,外婆外公他們年紀大了,雖說不是什麽封建的大家長,可也沒開明到...開明到...對這樣的事情完全接受——”
她頓了下“我想了...不要緊,隻要我和陸迢足夠堅定,他們不可能一直反對的,他們隻是不了解陸迢,如果他們知道陸迢有多好,一定會改觀的。”
“肯定會的!你看我當初我多討厭陸迢啊,現在我真覺得她特別好!要不是你們倆青梅竹馬,我高低也得跟你來個公平競爭!”
冉寧笑出聲:“你說真的?”
“呃...”
“不用安慰我了,我沒事兒。”冉寧抿了抿嘴,目光瞥向一處,再收回視線時,淡淡的聲音從口中流出“出櫃嘛,哪有那麽簡單,更何況我這樣的性格...可能我偽裝的太好了,讓外婆覺得我是個乖孩子。”
冉寧性格內斂,不外露,學生時代的思想就比同齡人要成熟,再加上她是被張素寧半途中接來華清的,沒有自小養在身邊,或多或少總有些寄人籬下的感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並不是因為外公外婆對她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不真實。
剛來的頭一年,哪怕這頓飯少吃了兩口菜,外公外婆都會憂慮,生怕苛待自己,印象裏兩個老人連一句大聲點兒的話,都沒和自己說過。
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待自己真心好,冉寧能怎麽會不明白,漸漸地她從寄人籬下的錯覺中脫身,慢慢往張素寧跟冉峰引導的路上行走,她是個聰明乖巧的孩子,從沒讓老人失望過,久而久之她成了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沒有任性過,不代表不想任性,隻是冉寧太渴望被認可了,太害怕被拋棄,初三那一年的經歷,到現在還是會記起,曾經的同學踩著自己的頭,剪自己頭髮,罵自己是殺人犯的孩子,那時候在南武,家裏有爺爺奶奶還有姑姑,可回家的時候,卻聽見他們說...誌偉現在進去了,這孩子大家都有份要養,我們兩個老的拿錢,你這個做姑姑的也得拿...姑姑很為難說回去跟姑父商量,之後姑姑就很長時間都沒再來過了。
冉寧很平靜,仿佛一個旁觀者,回憶著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過往。
他們誰都沒說不要自己,但也沒說要自己,冉寧相信爺爺奶奶和姑姑,他們是愛自己的,隻是養一個孩子不光是有愛就可以,金錢精力任何一樣比愛都重要,所以外婆來接她,她就走了,改名字也願意,以至於後來和蘇家漸行漸遠,哪怕是去遷冉雯的墳,冉寧都能做到極度理智。
也許是見過人性的惡,所以冉寧骨子裏就不願意相信善。
她趨利避害,思量求衡,外婆喜歡她聽話,自己就聽話,喜歡她成績優異,那自己就成績優異,乖順仿佛成了理所當然,她這麽多年扯著這根救命稻草,就這麽一步步在泥潭裏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