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從來沒有卑微的工作,工作是好是壞其實取決於自己的態度。修行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從煩躁到喜愛,從敷衍到認真。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他日後成就的“高度”。任何人要想完成好一項工作,都必須先要有端正的工作態度,因為隻有有了一個正確的態度,才能使你做好工作,才能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態度決定高度
態度是一個人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你之手。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人生方向完全受控於其生存態度的牽引。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就有什麼樣的生活境遇;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工作,就有什麼樣的事業高度。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子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的老木匠走,再三挽留,但老木匠決心已下,不為所動。老板隻得答應,但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
在蓋房過程中,大家都能看出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麼嚴格,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水準。老板並沒有說什麼,隻是在房子建好後,把鑰匙交給了老木匠。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同樣,他的後悔與羞愧,大家也都看出來了。他這一生蓋了多少好房子啊,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
工作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沒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熱情,工作中敷衍了事,其實也是在對自己的人生敷衍了事。
小蔣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出了道數學難題,叫小蔣和另一名同學上講台解答。小蔣很快考慮好解答步驟,而另一名同學還在那裏凝神。為了表現一下聰明才智,小蔣很得意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擺弄好了。這個時候,那名同學還在一筆一畫地寫著。小蔣很自豪,將粉筆頭一扔,大搖大擺地回到座位。
結果是,小蔣和那位同學都答對了,但老師給的評語卻大不相同。她指著黑板上小蔣寫的字說:“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馬馬虎虎,這是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嗎?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做學問其實就靠一個人的態度了……”小蔣心中並不服氣。我看重的是結果,而老師要的似乎還有過程。
多年後,小蔣去應聘一個會計職位。由於有相關工作經曆和較高的職稱,小蔣的競爭對手們紛紛落馬,剩下一個其貌不揚的家夥與小蔣去迎接最後的麵試。
那個單位的會計主管接待了他們,他拿出一堆賬本,要他們兩個人統計一下某個項目的年度收支情況。雖然隻是“小兒科”,但小蔣不敢懈怠,每個數字都牢牢把握,認真在算盤上加加減減。
一個小時左右,小蔣便完成任務了。10分鍾後,競爭對手也收工了。會計主管叫他們在一旁等待。然後拿著他們的“試卷”去老總辦公室。
結果令小蔣吃驚和惱火——他沒有被錄用!為什麼?會計主管回答:“你沒有做月末統計,而他不但做了,還做了季度統計。”小蔣問:“不是要年度統計嗎?”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統計數據應該從每月合計中得出。這不算什麼會計學問,但反映了做會計的嚴謹態度。也許你們能力相當,所以,我們最後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態度了。”
那以後,“態度”一詞在小蔣心中生了根。
同樣的能力,在不同的態度下,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用心去做,並力求達到最佳效果,不會有絲毫的放鬆,不會輕率敷衍。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他的態度,隻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和所知道的事實與數字。的確,當我們沒有更多更明顯的優勢時,那麼良好的工作態度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和優勢,就是競爭力。
台北陽明山上的一棟別墅正在搞裝修,許多工人在別墅中忙碌著。59歲的瓷磚師傅吳清吉正蹲在地板上,專注地丈量瓷磚的水平線。由於市場不景氣,許多建築師都失業了,但吳清吉的工作時間表卻安排得滿滿的。這些年來,他一直為台灣各地區的豪宅搞裝修。他的裝修費用比一般裝修師傅的價格要高出許多,請他裝修要等待的時間也很長,但請他的人卻願意排隊等待。他隻有小學文化,年紀也到60歲了,卻如此受顧客歡迎,原因是他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
無論是在卑微的崗位上,還是在重要的職位上,如果你都能秉承一種良好的工作態度,並表現出完美的執行能力,那麼你一定是企業的最佳選擇,也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最優選擇。
小麗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拆閱應聘信,翻譯。可以說是量大枯燥,索然無味,但她卻忙得不亦樂乎。她不急不躁,每天認真仔細地工作著。一年後,小麗被提升為人事部經理。領導在她的升遷理由中這樣寫道:小麗作為一名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生,每天千篇一律地拆信,並在數千封信中,不厭其煩地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推薦給上司,這展示了她積極的工作態度。
總經理認為:小麗能夠積極主動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每一件事情都辦得非常出色,企業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放到任何地方都能發光的人,因此她理所應當是這一批應聘者當中的第一位升遷者。
態度是修行的主要內容,是讓自己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積極主動完成任務的先導。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珍惜現有的工作崗位,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業業地幹好每一分鍾,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工作禪】
工作修行道行的高低體現在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上,積極的態度能充分調動出心靈潛藏的能量和智慧,使我們能夠幸福地工作。
保持進取之心,成功離你並不遙遠
李開複曾經說過:“三十年前,一個工程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就是進入科技最領先的IBM。那時IBM對人才的定義是一個有專業知識的、埋頭苦幹的人。鬥轉星移,事物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人才的看法已逐步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
“進取心”是修行中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個人具有“進取心”,他就會在生活與工作中充滿激情,才會更有可能先於他人抵達成功的彼岸。
某外國電視台有一檔名為《誰是未來的百萬富翁》的智力遊戲節目,獲勝者將會得到100萬元的獎勵。因為獎金豐厚,懸念迭出,吸引了許多觀眾。這檔節目的遊戲規則是:每答對一道題目,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而如果繼續答題時沒有回答出,那麼就會終止比賽,並且沒收已經獲得的獎勵。
自節目開播幾十期以來,雖然參賽者強手如林,可真正一路過關斬將並贏得100萬元巨獎的人,從來沒有出現過。相反,能夠在節目中有所收獲的隻是一些見好就收的人。因此,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學乖了,最多到10萬元左右,便放棄答題,退出比賽。直到一位叫克拉馬的青年人的參與,才第一次產生了百萬巨獎。
令人奇怪的是,克拉馬取得的百萬巨款並不是因為他知識淵博,據當地媒體評論說,成就克拉馬的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的心理素質和進取心。因為在50萬元之後,每一道題都相當簡單,隻需略加思考,便能輕鬆答出。那麼多人與巨獎失之交臂,都是因為自己“見好就收”,沒有成就百萬富翁的進取心。
進取心是掙取財富的原動力。動力越大,其行動就越有力,行動越有力,實現財富夢想的概率就越大。這些都是成正比的。
美國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著自命不凡的心態和企圖心!“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是我們!”“我能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公司的CEO!”這種企圖心,成為哈佛的寶貴財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家、科學家和工商管理精英。
進取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說過:“有兩種人絕不會成大器,一種是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因為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做得比別人預期得更多。”
推銷之神原一平1936年時的銷售業績,在公司中已經是名列第一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仍然保持著強烈的進取心,他構想了一個大膽而又破格的銷售計劃,找保險公司的董事長串田萬藏,要一份介紹日本大企業高層次人員的“推薦函”,大幅度、高層次地推銷保險業務。因為串田先生不僅是明治保險公司的董事長,還是三菱銀行的總裁、三菱總公司的理事長,是整個三菱財團名副其實的最高首腦。原一平通過他經手的保險業務,不但可以打入三菱的所有組織,而且還能打入與三菱相關的最具代表性的全部大企業中。
但原一平並不知道保險公司早有被嚴格遵守的約定:凡是從三菱來明治工作的高級人員,絕對不介紹保險客戶,當然這也包括董事長串田。
為了突破性的構想,原一平坐立不安,他咬緊牙關,發誓要實現自己的銷售計劃。他非常有信心地推開了公司主管銷售業務的常務董事阿部先生的門,請求他代向串田董事長要一份“推薦函”。阿部聽完原一平的計劃後,默默地瞪著原一平不說話,過了很久,阿部才緩緩地說出了公司的約定,回絕了原一平的請求。原一平卻不肯打退堂鼓,問道:“常務董事,能不能自己去找董事長,當麵提出請求?”阿部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更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說了5個字:“姑且一試吧。”說完,就擠出一副難以言狀的笑容,把原一平打發出門了。
過了幾天,原一平終於接到了約見通知,興奮不已的他來到三菱財團總部,層層關卡,漫長的等待,把原一平的興奮勁耗去大半。他疲乏地倒在沙發裏,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原一平的肩頭被戳了幾下,他愕然醒來,狼狽不堪地麵對著董事長。串田大喝一聲:“找我有什麼事?”原一平還沒有清醒過來,當即就被嚇得差點說不出話來,想了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講了自己的銷售計劃,剛說出:“我想請您介紹……”串田就截斷他的話:“什麼?你以為我會介紹保險這玩意?”
原一平在來這前,就想到過自己的請求會被拒絕,還準備了一套辯駁的話,但萬萬沒有料到串田會輕蔑地把保險業務說成“這玩意”。他被激怒了,大聲吼道:“你這混賬的家夥。”接著又向前跨了一步,串田連忙後退一步。“你剛才說保險這玩意,對不對?公司不是一向教育我們說:‘保險是正當事’嗎?你還是公司的董事長嗎?我這就回公司去,向全體同事傳播你說的話。”原一平說完轉身就走了。
一個無名的小職員竟敢頂撞、痛斥高高在上的董事長,使串田十分生氣,但對小職員話中“等著瞧”的潛台詞,又不得不認真地去思索。
原一平走出三菱大廈後,心裏非常不平靜,他對自己的計劃被拒絕又是氣惱又是失望,當他無可奈何地回到保險公司,向阿部說了事情的經過,剛要提出辭職,電話鈴響了,是串田打來的,他告訴阿部,原一平剛才對他的惡語相加,他十分生氣,但原一平走後他再三深思。串田接著說:“保險公司以前的約定確實有偏差,原一平的計劃是正確的,我們也是保險公司的高級職員,理應為公司貢獻一份力量幫助擴展業務。我們還是參加保險吧。”
放下電話,串田馬上召開臨時董事會。會上決定,凡三菱的有關企業必須把全部退休金投入明治公司,作為保險金。原一平的頂撞痛斥,不僅贏得了董事長的敬服,還獲得了董事長日後充滿善意的全麵支援,他慢慢地實現了自己的宏偉計劃:3年內創下了全日本第一的推銷紀錄,43歲後,15年裏一直保持著全國推銷冠軍,連續17年推銷額達百萬美元。正是由於原一平有著積極的進取之心,他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績。
當我們渴望有所成就的時候才會衝破限製我們的種種束縛。如果一頭牛不想喝水,你無法按下它的頭。而一個不想進步的員工,即使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現。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我們怎麼能奢望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養其他的良好習慣呢?
工作中,我們必須希望自己能擁有更高的職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則,我們將永遠止步不前。不要懷疑自己有實現目標的能力,那樣會削弱自己的決心。隻要我們憧憬著未來,我們其實就是在向著目標前進。
【工作禪】
從修行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每個人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無不始於一種內心的狀態。進取心是一個人的靈魂裏高豎在這個世界上的天線,通過它可以不斷地接收和了解來自各方麵的信息。
勇於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事”
在修行中,有一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能證菩提。”意思是學佛修行的過程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隻有吃得苦中苦,才會取得一些成就。工作也一樣,不可能一帆風順,通向成就之路的轉折點,通常是由挫折和困難組成的。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必對困難產生畏懼心理,而應該把它看作對自己的考驗和磨煉。也許,你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困難,但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自己在經驗、心態、能力等方麵會有所提升。對於年輕人來講,特別是剛剛畢業的人,大都期望工作輕鬆一些,但實際上,辛苦的工作更能讓你成長,成為你寶貴的財富。
小徐畢業後進入一家知名的廣告公司,在實習階段,工作強度大得超乎小徐的想象。當時是夏季最酷熱的時候,正好趕上公司舉辦的幾次大型公關活動。那段日子裏,小徐天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點,而且十幾天連軸轉。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支出,都已經接近了人的極限,幾乎達到了令人崩潰的邊緣。但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鍛煉,小徐感到收獲頗多。雖然流了不少汗,承擔的責任更多了,但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施展,內心也更堅強了。
工作並不是越簡單越好,那些難度大、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往往使我們得到更多有益的東西,長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經驗會迅速提升。你可能會感到一些痛苦,但痛苦卻會讓你變得更加成熟。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這是對自己潛能的畫地為牢,隻能使自己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
某專業人力資源公司研究表明,新人在第一年中承擔的工作越富有挑戰性,他們的工作就越有效率、越有成績,即使五六年以後也是如此。對新人來講,得到一份富有挑戰性的、激動人心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專長,鍛煉自己的能力,才能為以後穩定的收入奠定基礎。
工作中,確實有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我們心頭,它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意誌和理想,其實,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們的一種想象,隻要能拿出勇氣主動出擊,那些“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人的潛能是巨大的,一個人隻有具備積極的自我意識,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並知道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而他才能積極地開發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潛能,將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
當你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老板肯定會對你的工作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當你完成高難度的工作越來越多時,領導會分派給你更多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如果你把任務完成得很好,那你的能力自然會贏得領導的認可,必然會在領導心的天平上加重自己提升的砝碼。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以培養世界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都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