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墨初還記得幼年時易鶨先生掛在嘴邊要他一定要小心提防的國度除了扶桑與高句麗外,就是這位於西南邊陲上的蘭竺。
蘭竺,是一個人人信仰天神的國度。
在易鶨先生的口述中,蘭竺人也曾經幾次作為那片陸地上的霸主向他方之國宣誓主權。可是卻從來沒有一個王朝能夠長治久安的延續下來超過百年。
究其原因,便是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們所信奉的並不是王朝的統治,也不是強權的統治。而是由他們所敬仰供奉的神明指示他們接下來將要做的一切。
所以無論是誰想獲得權力,隻要打著神明的旗號就能獲得絕大部分民眾的支持。想要推翻一個統治者,也隻要在他頭上扣上不敬神明的帽子,用不了幾日功夫這個統治者便會聲明狼藉。
易鶨先生要韓墨初提防的便是不能讓覬覦我大周領土的蘭竺人用這些所謂的信仰,去煽動那些生活並不盡如人意的百姓,不動聲色的動搖國家的根基。
在蘭竺的統治者眼中,想要讓臣民聽話,就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要讓他們認為隻有這一世的艱辛苦難,才能換來來生的財富與順遂。
他們打著神明的旗號去大食邊地上掠奪,威脅無辜的商人與百姓,得到本來不應屬於他們的財富,回過頭來又向所有百姓們擺出一副高高在上,普度眾生的架勢。
韓墨初就是要用不可否認的事實告訴他們,強大的神明阻擋不了摧城拔寨的火器,戰爭打響時天神也不會降臨人間。
韓墨初跨騎著白馬,行走在破敗的碎葉城中,幾個衣衫襤褸的苦行僧突然放棄了祈禱,膝行跪到了韓墨初的馬蹄之下,他們雙手合十,微微搖晃著腦袋,麵露悲傷,口中念念有詞。
似乎在懇求著什麽。
易鶨先生的藏書之中並沒有太多有關蘭竺語的記載,易鶨先生說蘭竺的城邦太多,城邦與城邦之間所用的文字和語言都有很大差異。所以在韓墨初所能識寫的文字當中並沒有蘭竺語這一項,不過他看得出來這幾個骨瘦如柴,蓬頭垢麵的僧侶並沒有什麽惡意,於是他打斷了即將要將人驅趕的副將熊虎沉聲吩咐道:“熊將軍,去後方軍中把傳譯叫過來。”
“是,韓太傅!”人高馬大的熊虎將軍懷中抱著大刀,一路小跑將話傳到隊伍的末尾,將韓墨初在此戰之前準備好的幾名傳譯都叫了過來。
傳譯們並排站在了那些苦行僧跟前,嚐試著用他們所能掌握的蘭竺語與那些幾個老者溝通起來。
幾人連續說了半晌,終於有一人聽懂了僧侶們的意思,轉身走向了韓墨初,拱手向人奏道:“韓太傅,他們說城裏自從開戰就斷了水糧,城裏的孩子們實在是快餓得受不了了,他希望韓太傅可以仁慈的給那些孩子一些食物,不然這裏很快就會死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