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天,田豐邀我去後園一敘,我也正好想多了解一下這個亂世。畢竟自己日後肯定回不去了,得在這個亂世中混口飯吃嗎!
來到後園,雙方落坐。田豐道;“子華賢弟,不知你此次回以中原有何打算啊。”我心裏暗笑,小樣,想考我,我隨便說點話都唬得你一愣一愣的。
我說道:“當今天下,天子無道,十常侍亂權,百姓民不聊生,遂有黃巾之亂。雖黃巾之亂已平,但在鎮壓過程中,因中央承平日久,久不事兵革,無力鎮壓。遂借重各地地主豪強,致使各處豪門擁兵自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日後必成大禍。此必為日後亂天下之根源也。我夜觀天相,當今天子之帝星暗淡無光,命不久矣。其崩後,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必爭大權,何進無謀,十常侍無兵,必是兩敗俱傷漁翁得利之局麵。而此時,天下野心之徒必四起而逐漢鹿。漢室天下必將大亂唉,漢祚恐怕將終啦!”
我一番話講得頭頭是道,不由得小樣你不信。
根據史實記載:
漢靈帝中平六月四月夏,靈帝崩,然蹇碩等十常侍秘不發喪,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袁紹挺身而出,帶禦林軍五千,與何進,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員,相繼而入,就靈帝柩前,扶立太子辯即皇帝位。百官呼拜畢,袁紹入宮收蹇碩。碩慌走入禦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紹謂何進:“中官結黨,今日可勢盡誅之。”張讓等知事急求命與何後。
二日,董太後便臨朝,垂簾聽政,封太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何後見董後專權,告以何進。次日早朝,使廷臣奏董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仍遷於河內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一麵遣人起送董後,一麵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張讓段珪見董後一枝已廢,遂以金珠結何進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因此十常侍又得幸。
六月,何進暗使人鳩殺董後於河間驛庭,舉柩回京,葬於文陵。時有司隸校尉袁紹入見進:“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鳩殺董後,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臣,後必為大禍。”何進告於何後,太後不允。紹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何進大喜道:“此計大妙。”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主簿陳琳,驍騎校尉曹操苦諫不從。操退曰:“亂天下者,必進也。”
西涼刺史董卓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郞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帶謀士李儒,大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自此漢末終大亂將至,群雄並起。
假如史書上說的沒有錯的話,自己來到的是公元189年三月,離曹操發檄討董卓隻有不到一年時間。
田豐聽我所說,不由得陷入沉思:“想不到子華賢弟所見識如此卓越,讓豐佩服萬分。振華賢弟如此大才,日後當何去何從呢?”
“大丈夫處世,當以天下萬民為重。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吾當以萬民為重,用自己的畢生精力,爭取內創一個居者有其屋,食者有其物,衣者有其衫的天下,外則擊胡萬裏,揚威四海,護我天下萬民,再創一個中華盛世。符皓兄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安民之心,怎可安心終老於山林,置天下萬民於倒懸而不顧。如不以吾為不才,不如出山助吾我匡扶天下,以救萬民。如何!”
我大聲說道。
田豐道:“賢弟果有濟世大才,安民之誌,然吾已老矣,心灰意冷,不想再添煩惱!”
靠,還是不太信任我,還在考我,看來我不再抖點猛料你是不會心服的。“符皓兄,當今聖上崩後,宦黨、何黨皆無謀之輩,必不得善終。最有可能代其而失朝庭者,董卓也。此人掌控三輔並州之地,掌雄兵二十萬,麵善心狠,常懷虎狼之誌,若其高居廟堂之上。恐怕天下百姓將要遭受比黃巾之亂更要殘酷的折磨。董卓掌權,天下必無人肯服,諸候起兵勤王,那時必將戰火遍布天下。符皓兄大才,如此亂世,不先濟世安民,怎麼有汝清淨隱居之地耶。”
田豐大慚,思慮良久,方下定決心:“吾雖料定天下必亂,但見識不不如賢弟也。吾當竭盡已能,為主公撫平天下,以救萬民於倒懸。臣田豐,拜見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