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究竟要怎麼呢辦?(1 / 2)

“平身吧,大夫這一次到齊國而來,有什麼要事?”

“吳王聽聞王太子殿下身體欠安,特命臣前來探望殿下,還望殿下保重貴體,我吳王殿下對您十分關心。”吳國大夫應高站起來對著劉壽謙卑的說道。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吳王一直想要拉攏齊國,畢竟齊國是齊地名義上的主人,雖然現在齊國分封出了六個國家,但整個齊地的人對於齊國的歸屬感還是很強的,因此齊國仍舊是一個大國。

他並不知道劉壽現在的腦子正在高速運轉著考慮著自己的真實身份,並沒有多少閑情雅致去應付應高,於是在和應高淺談了幾句之後,就借口自己的病還沒好,退回了寢室。

應高並不覺得劉壽是在輕蔑自己,畢竟在他看來劉壽可是拖著病體來見自己的,這說明對方是如此的重視自己當然更重要的是重視吳國。

而這個時候的劉壽正在通過剛才得到的消息整理自己的情況呢,他現在基本上可以肯定自己姓劉了,因為剛才應高的話讓他想起了之前自己這具身體的父親,也就是和自己的父親長得一模一樣的那個人說的話,他和吳王是同宗,由此可見絕對不會是呂氏了,因為呂氏當時沒有封為吳王的,而且根據剛才這個吳國大夫的話,這個吳王應該就是七王之亂的領頭人物吳王劉濞了,那麼自己就是·······

想到這裏劉壽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齊國王太子,也就是說自己現在是在七王之亂的爆發前,那麼現在的皇帝不是文帝就是景帝了。

無論是漢文帝劉恒還是漢景帝劉啟劉壽都特別熟悉,當然他更熟悉的是漢武帝劉徹,這漢初的三個皇帝一步一步的把大漢朝帶向了高峰,不過劉壽現在關注的不是他們,而是自己的這個身份,根據曆史記載漢初的齊國是封給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當時由於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封地特別大,封地有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他管轄。而且在惠帝的時候齊王劉肥進京能夠和漢惠帝向像兄弟一樣的喝酒,雖然後來因此觸怒了呂後,但是這也說明了齊王和漢惠帝的關係。

隻不過由於齊王的嫡長一脈斷嗣,所以才讓他的父親當得齊王,這些東西劉壽學習曆史的時候都學習過,也就是說現在的他是齊悼惠王劉肥的孫子,齊孝王劉將閭的兒子,不過雖然是學習曆史的,但並不是清楚自己的情況,因為劉肥這個人在漢初是很出名的,他學習曆史的時候學習過,劉將閭則是因為兩邊倒被逼自殺,但是他自己的情況他倒不是很清楚了,因為曆史上後來提到齊國就是說一個叫劉次昌的被主父偃給逼死了,後來好像又封了一個齊王,隻有一代就因為沒有後裔給絕嗣了。

雖然不知道曆史上自己這個身體的情況,但是劉壽現在對自己父親的情況已經很清楚了,雖然這個父親不是自己心中的那個父親,不過不得不說他的長相和與現在這具身體的關係,讓劉壽不知不覺中就將那個人當成了自己的父親。

在曆史上自己現在的這個父親就是因為在七國之亂之前和吳國有過接觸,而後沒有起兵才受到了其餘各國的攻擊,而在漢軍戰爭吳楚聯軍之後,自己這個父親反而因為之前的接觸變成了有意謀反的人士了,這樣劉壽有些想不通,不過他現在可以確定,吳國和齊國關係應該一直不錯,否則自己這具身體原來的主人就不會因為吳國王太子的死亡而悲傷過度了。

由此可見以後即使在七國之亂開始的時候一直抵抗也擺脫不了這個關係了,好像曆史上的齊王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如果不抵抗那些諸侯跟著那些諸侯造反呢?好像又有些行不通,畢竟曆史上漢朝大獲全勝近近三個月就滅掉了反叛的七國。現在劉壽感覺非常矛盾了,他可不想讓自己的父親不明不白的就自殺,以前的時候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但是現在親人還在,為什麼自己不能夠保護呢?

想到這裏劉壽就感覺到一陣無力,他知道按照曆史上的情況來看,自己這具身體活不到五十歲,畢竟按照曆史上在元狩二年主父偃把當時的齊王給逼死了,雖然劉壽不知道曆史上的那個齊王和自己是什麼關係,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絕對沒有活到那個時候。而且在他看來即使活到了那個時候又能夠怎麼樣呢?劉壽可不相信自己能夠活得過漢武帝的年代,雖然漢武帝在一些方麵很有能力,但是在劉壽看來漢武帝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對誰好的時候好的不得了,對誰不好的時候就會一轉眼殺了他。相對來說劉壽覺得漢武帝還是殘暴了一些,而且削藩的力度變得很大,所以他現在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