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黃巾之亂(1 / 3)

“大人,末將願往。”隻見右列一武將出列道。打問左右,方知其為近日抱病,一直不得見的曹豹。

“且慢,大人。曹將軍雖勇,然久病之軀,所未弩箭之末不得穿魯縞矣。”我一見原來是與我交好的陳登之父陳圭,“不如遣唐校尉出戰。”其他謀士糜竺、孫乾、陳登等也紛紛附和。

“既如此不知唐將軍需多少兵馬?”陶謙問道。

“五千足矣。”我誇口道。

“哼,敵五萬,你隻取五千,以五千克五萬,不亦以卵擊石。”曹豹一邊哼道。

我方才見曹豹敢請命抗敵,頗有膽略,便有些敬他。剛欲作答,我嶽父也道:“是啊,賢婿,我知你頗有勇略,但五千對五萬……”

我止住嶽父道:“列位請聽我一言,我徐州本有十萬大軍,但彭城隻有一萬五千兵馬,我取五千,已是多矣,再多取則城不得守。”

聽我如此,方然其說。我嶽父問道:“可有什麼欠缺?”

“不用了,五千輕騎足矣。”

“好,我兒如此豪情。嗯,我再令五百家丁助你,他們都一把好手,早習有武藝。”

“既如此,謝過嶽父。大人,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怠,我這去城樓以觀敵勢。”

“唐將軍務必小心。”陶謙言道。

“謝大人厚愛。”我轉身便待出廳。“等一下,這位張管事,乃我多年心腹,上次困於荒外,多虧其拚死相抗,今我便令其隨你出征,好有照料。”嶽父轉身遣出一黑麵大漢,虎背熊腰,有若猛張飛。

“聽從姑爺調遣。”我上前趕忙扶起:“你隨我嶽父多年,今隨我,我必不薄汝。”言罷領其出去。

“陶大人,我也要去準備一下。”言罷也轉身與家小而去。後者陸續離去。陶謙一一送別。

集市王府馬車。“老爺,我們家秀娟,有那麼多王公大臣前來提親,你全不應允。今日奈何嫁一武將,還以家丁助之。”

“夫人,這你就不懂。吾觀漢之氣數將近。自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從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權、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建予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隻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於座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濫,沿海居民,盡被卷入大海,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見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今又有黃巾之亂,此誠亡國之兆矣。”

“既如此,袁紹袁公子三世為公,其頗有軍馬,你怎也不應允,反應一校尉。”

“哈哈,吾五歲得遇一異人,傳我觀星之術。建平四年,吾觀星象,見新有一孤星明暗間,應映於徐州。後又譙,今又為徐州,我早遣家丁四處打探未果,今見這唐漢,身具祥瑞,頗有龍虎之姿,又其單身僅一虎一婢。此誠淺龍臥灘之勢。今年方三十,已過而這之年。配我女正好。當時呂公嫁女於高祖,高祖不過一亭長。要有遠見,你叫女兒好生侍候姑爺,亂世將臨,我王氏一家全靠他了。

話分兩邊,各表一枝。我與張嶽一起登上了牌樓,望之見敵五萬之眾聚於東門,黑壓壓一片,糧草居於中四麵為城郭圍住,煞是壯觀。

“哈哈,敵易破之。”我禁不住笑道。

旁邊張嶽問道:“姑爺,四麵以軍圍糧,以萬無一失之陣,且敵多我寡,怎言易破。

我視左右隨軍管帶(以五人設一伍長;十人一營長;百人一隊長;千人一管帶,萬人為一都尉。)也都迷惑不已,笑答道:“爾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城郭之陣,於平原之地甚為合宜;城下為之亦為中策。但其為農民之亂,從除勝吳廣起事,多為功業。今爾等觀之,敵布陣於此,前多激昂,陣列嚴密。後列疏散,必懷有不滿。今我於明曉時分,遣一騎於後陣,放火燒其糧,亦誅其帥,亂則鳴金為號,與太守前後夾擊,其軍必敗。”一一令下隻待時至。

“報--將軍,糧草起火。”

“廢物,趕快滅火。”見一大漢怒斥道。

我看準時機驅小白上前,一刀斬下其頭,令兵士鳴金,並呼曰:“賊首已死,降者不殺。”……有見其首,並陶謙遣曹豹出城擊之。眾皆降。此役我無損,僅五百負傷,無一戰死。

我令張嶽著人看守降兵,自去見太守。

“唐將軍,不愧有‘漢之迅虎’之稱,戰有若雷電之速,擊若猛虎之威。”陶謙言道。

“謝太守讚譽。不過,不知降敵如何處置。”我問道。